[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9:06

医生严肃提醒:天气变冷,糖尿病患者最怕这3件事,别大意!


气温一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就像感应器一样,立马进入“警戒模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寒冷对血糖的影响远比你以为的要大得多。这不是吓唬你,而是临床上实实在在的观察结果。

很多糖友一到秋冬季节,血糖波动剧烈,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而罪魁祸首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几个“小习惯”。
你是不是也觉得冷天只是保暖的问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冷空气袭来的时候,糖尿病人的身体情况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以下三件事,最容易被忽略,却最致命。
第一件事:睡得晚,熬夜伤血糖
入秋以后天黑得早,但很多人晚上反而越熬越晚。刷手机、看剧、打游戏,时间一眨眼到了凌晨。你知道吗?当你熬夜的时候,血糖也在悄悄“熬夜”。

熬夜会严重扰乱人体的生物钟,胰岛素的分泌节律被打乱,直接导致血糖控制失控。而且夜间是身体修复和代谢最关键的时段,一旦错过,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功能就会雪上加霜。
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更难控制。更糟的是,熬夜还容易让人在深夜感到饥饿。很多人会选择吃点高热量、高脂肪的宵夜,
比如泡面、炸鸡、甜点。这些食物对血糖的打击是双倍的:一方面高碳水加速血糖飙升,另一方面深夜进食会让肝脏负担加重,导致次日清晨血糖异常升高。

别再觉得“晚睡没关系”,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夜晚放肆。想要稳住血糖,规律作息是最基本的自我管理。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不仅帮助调节内分泌,还能让隔天的血糖更稳定。
第二件事:不动弹,血糖越冬越糊涂
天气一冷,人就容易犯懒。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到冬天就“宅”起来,不动不走,整天窝在沙发上。这看似舒服,其实是血糖的大敌。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天然药物”。每一次肌肉活动,都会促使身体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可一旦停止运动,血糖就像被封印在体内一样迟迟降不下来。特别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本来就少,再不动,胰岛素抵抗会更严重。

有些人以为冬天走几步就够了,实则远远不够。科学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拉伸、室内操。哪怕在家里,也可以尝试原地踏步、靠墙蹲、瑜伽等简单动作。
别拿冷当借口,血糖才不管你穿几件衣服。你不动,它就不降。久坐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冬天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糖尿病人一旦再加上运动缺乏,患病概率翻倍都不止。
第三件事:忽视足部,寒冷成“偷家者”
你可能没意识到,糖尿病人的脚,是身体最脆弱的地方之一。一到冬天,血液循环减慢,脚部供血变差,再加上神经末梢感觉迟钝,很容易发生冻伤、溃疡、感染等问题。

糖尿病足不是说说而已,它是真正可怕的并发症。很多患者一开始只是脚底长了个水疱,结果几天后演变成坏疽,最后甚至不得不截肢。而这些严重的后果,往往就是从“忽视脚部保暖”开始的。
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人,血液循环障碍会更明显。冬天穿薄鞋、赤脚走地板、洗脚水不够热,这些行为看似小事,却极易引发大问题。一旦脚部受伤,伤口愈合缓慢,感染风险也随着血糖升高而大大增强。
脚是糖尿病患者的“报警器”,一旦出问题,往往预示着更严重的身体危机。建议大家每天检查足部,尤其是脚趾缝、脚底有没有破皮、红肿、变色等异常。穿厚袜子、穿合脚的鞋、避免受冻,是冬季必须做到的基本功。

别嫌麻烦,保护双脚,就是保护你自己。你可能会问,天气冷了我已经注意饮食、按时吃药了,为什么血糖还是控制不好?那是因为你忽略了生活中的这些“隐形杀手”。
它们不像饮食那样直接,却在悄悄地干扰你的血糖平衡。除了以上三件事,还有很多冬季常见的误区也值得警惕。比如:
吃太多“进补”食物,像羊肉汤、红枣桂圆、糯米八宝饭,一不小心糖分超标;喝热饮代替白水,结果热饮含糖量惊人,反而让血糖飙升;穿太多衣服运动出汗,脱衣服不及时着凉,诱发感冒,感染导致血糖不稳。

糖尿病人在冬天不是不能舒适生活,而是需要更加有策略地生活。把控好生活节奏,才是真正懂得和糖尿病“和平共处”的智慧。
别指望哪种神奇食物或偏方能帮你逆转血糖,真正有效的是日积月累的自律与细节管理。每一个你觉得“没关系”的选择,可能都在悄悄改变你的身体走向。
天气冷了,糖尿病人该做的,不只是加衣服,更是加把劲儿。该睡就睡,该动就动,该查就查。别让一个冬季,把你辛苦控制的血糖打回原形。健康不是不生病,而是知道怎么活得明白。你能做到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南》.2022年发布.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严肃提醒:天气变冷,糖尿病患者最怕这3件事,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