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轻一招,掀开特朗普的底牌,巴基斯坦秒懂没巴方插手的份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L.Y
前言近段时间,巴基斯坦一直想趁着中美正在大博弈,好好赚美国一笔。但问题在于,神仙打架,不是谁都有资格介入的。近几天的情况,终于让巴基斯坦明白了这个道理。
美巴稀土合作的商议始于 2025 年 8 月 12 日。当天,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玛丽莎・拉戈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与巴方矿业与资源部官员举行首次会谈,核心议题是 “合建稀土产业链”—— 美方提出由美国企业牵头,联合通用汽车、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投资建设稀土矿开采、冶炼一体化项目;巴方则负责提供稀土矿资源(巴基斯坦已探明稀土储量约 440 万吨)与劳动力,不承担资金投入,项目投产后巴方将获得 15% 的利润分成。
谈判在随后两个月逐步推进。9 月 20 日,美巴双方签署《稀土合作备忘录》,明确项目总投资约 8 亿美元,计划 2026 年 3 月开工,2028 年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为 1.2 万吨稀土氧化物,其中 80% 将供应美国市场。特朗普在 9 月 21 日的竞选集会上高调提及该项目,称 “这是美国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的关键一步,将创造美国就业岗位”,试图将其塑造为 “经济政绩”。
巴基斯坦的初衷是 “借力赚钱”。巴方矿业与资源部在 8 月的声明中表示,合作将 “带动俾路支省经济发展,创造 5000 个本地就业岗位”,同时巴方希望通过合作获得美国的稀土冶炼技术,提升本土资源开发能力。当时,巴方对合作前景充满期待,甚至已划定俾路支省的哈兰地区作为项目选址,完成初步地质勘探。
10 月 “轻轻一招” 的具体举措面对美巴合作,中国未作官方评论,但在 10 月 13 日至 14 日采取两项针对性举措。10 月 13 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与巴基斯坦稀土企业协会签署《技术合作补充协议》,将此前承诺向巴方提供的 “稀土萃取分离中试技术”,调整为 “仅提供基础选矿技术”,同时暂停 “稀土冶炼设备出口许可” 的审批 —— 此前巴方计划从中国进口 2 套年处理 5000 吨稀土矿的冶炼设备,用于美巴合作项目的配套设施,设备审批暂停直接影响项目进度。
10 月 13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调整部分稀土相关商品关税的公告》,宣布自 10 月 20 日起,对出口巴基斯坦的稀土初级产品(如稀土精矿)关税从 5% 降至 0%,但对稀土深加工产品(如稀土氧化物)关税从 10% 提升至 15%。
这一调整看似常规,实则精准击中美巴合作的 “软肋”:美巴项目计划将巴基斯坦开采的稀土精矿运往美国冶炼,但美国本土冶炼能力有限,若需先在巴基斯坦进行初级加工(生产稀土氧化物),将面临中方出口关税上涨的成本压力;若直接出口稀土精矿,美国需投入更多资金建设本土冶炼设施,与 “快速摆脱对华依赖” 的初衷相悖。
中方举措的 “轻” 体现在不直接干预美巴合作,而是通过产业链规则调整传递信号。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 10 月 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关税调整是基于国内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规则的正常操作,不针对特定国家或项目”,这种 “不评论、只行动” 的方式,既避免引发外交争议,又精准暴露美方合作的真实目的与短板。
特朗普 “脱钩” 计划的漏洞中方举措实施后,特朗普政府的底牌迅速显现 —— 其 “美巴稀土合作” 本质是 “借巴方资源应急,长期仍需依赖外部技术”。美国公司向美国国会提交的《项目可行性补充报告》显示,若无法获得中国的稀土冶炼设备与技术。
美巴项目的投产时间将推迟至 2030 年,成本将增加 40%;更严峻的是,美国本土目前仅能处理低纯度稀土矿(纯度低于 50%),而巴基斯坦稀土矿纯度高达 75%,需依赖中国技术进行提纯,否则产品无法满足美军 F-35 战机、电动车电池的质量要求。
这一漏洞让美巴合作的 “含金量” 大幅下降。特朗普此前宣称 “项目将让美国在 2028 年实现稀土自给”,但报告显示,即便项目顺利投产,2028 年美国仍需从中国进口 60% 的中重稀土,远未达到 “自给” 目标。更让美方焦虑的是,中国调整对巴技术输出后,巴方无法为项目提供配套的冶炼能力,美方要么承担更高成本,要么放弃项目,陷入 “两难境地”。
美国国内企业的反对声音也随之加剧。通用汽车、洛克希德・马丁等企业联合致信美国商务部,称 “若项目成本超支、进度延迟,将考虑退出投资”,这些企业担心 “稀土供应不稳定影响自身生产”。美国商会则在报告中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脱钩’计划缺乏现实基础,中国在稀土技术与产业链整合能力上的优势,短期内无法替代”。
从积极参与到 “暂不插手” 的转变看清特朗普底牌后,巴基斯坦迅速调整立场。巴方矿业与资源部发表声明,宣布 “因项目技术与成本存在不确定性,暂不参与美巴稀土合资项目”,同时表示 “将优先与中国开展稀土技术合作,推动本土资源开发”。这一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是巴方 “权衡利弊” 后的理性选择。
从经济角度看,巴方意识到 “无利可图”。若无法获得中国的冶炼技术与设备,美巴项目的投产时间将大幅推迟,巴方期待的 “5000 个就业岗位” 与 “15% 利润分成” 难以兑现;而中方降低稀土精矿出口关税,让巴方可以通过直接出口稀土精矿获取短期收益 ——2024 年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仅 1200 吨,关税降至 0% 后,预计 2026 年出口量可增至 5000 吨,带来约 8000 万美元收入,远高于美巴项目的预期收益。
从技术合作角度看,巴方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中国此前已帮助巴基斯坦建设 2 座小型稀土选矿厂,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而美方在谈判中始终拒绝向巴方转让核心冶炼技术,仅同意 “提供操作培训”,这让巴方意识到 “无法通过美巴合作提升本土技术能力”。巴方矿业与资源部前部长瓦希德・阿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更务实,能真正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稀土产业,而美巴合作更像是美国的‘单方面利用’”。
结语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2025 年 1-9 月,中国稀土出口量虽同比下降 12%,但出口额同比增长 25%,原因是稀土深加工产品占比提升至 68%,技术附加值更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球 85% 的稀土深加工企业依赖中国技术,70% 的稀土应用企业(如电动车、军工企业)与中国保持长期合作,这种 “技术 + 市场” 的双重优势,让中国在稀土博弈中拥有主动权。
国际社会对稀土供应链的理性认知也在提升。10 月 17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 “将继续与中国保持稀土贸易合作,同时扩大稀土储备”,放弃此前 “联合美国摆脱对华依赖” 的计划;韩国三星电子则与中国北方稀土签署长期供货协议,确保 2026-2030 年的稀土需求。这些动向表明,“脱钩” 并非主流选择,“合作共赢” 仍是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参考信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