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老年人:过了60岁,宁愿天天看手机,也不要随便做这几件事!
►
本文2062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大爷今年68岁,退休后生活清闲,平常不是在家看看电视,就是拿着手机刷刷短视频。家里人总觉得他“老盯着屏幕”对眼睛不好,劝他“多出去走动走动”“别老玩手机”。可王大爷却不以为意:“我现在身体挺好,想干嘛就干嘛。”
直到前阵子,他在小区门口摔了一跤,才意识到——这个年纪,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很多事再也不能随便做了。某些年轻时看似无碍的行为,一旦到了老年,不仅危险,还可能直接威胁生命。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意外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中,跌倒高居首位。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60岁以后,有些事真不能再随便做了。宁愿天天看手机,也别忽视这些隐藏的健康雷区。
一、不爱喝水——不是“小习惯”,是“大隐患”很多老人都说:“我不渴,不想喝水。”可年龄越大,体内水分调节能力就越差,等你感觉到口渴,身体其实早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中国营养学会指出,老年人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1200毫升。但现实中,超七成老人日均饮水量不足800毫升。
长期不喝水,会带来什么后果?
血液变黏稠,血栓风险增高
尿液浓缩,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
肠道干燥,排便困难、便秘加重
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更应注意定时、少量、多次补水。如果实在不愿喝白开水,可以适当喝点淡茶水、温豆浆或无糖柠檬水,关键是“主动喝水”而不是“等渴了再喝”。
二、早起猛起床——一秒钟的动作,换来三个月的恢复“年轻人一骨碌就能起床,我们老年人也不能服老!”这是不少老人的心态。可问题是,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交感神经反应缓慢,猛起身容易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早上刚起床时会觉得头晕、眼花,严重的甚至晕倒、摔伤、骨折。
医学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建议,60岁以上老人起床时应遵循“三步走”原则:
先醒脑(睁眼5分钟) → 再坐起(床边坐1分钟) → 最后站立(缓慢起身)
这个简单的小动作,可能是你预防摔倒、脑梗乃至骨折的“救命习惯”。
三、一口气憋着洗澡——洗的是身子,伤的是心脏“天气冷,我得快点洗!”为了省时间、图方便,很多老人洗澡时喜欢一气呵成,洗完就出来。但你知道吗?冬天洗澡时,热水刺激+室内外温差+憋气快速洗,是诱发心梗、脑梗的高危组合。
医院心内科专家指出,冬季洗澡时,血管骤然扩张,血压波动剧烈,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如果本身已有高血压、冠心病,风险更大。
洗澡前,建议做好这几点:
洗澡前先暖房,保持室温不低于24℃
饭后1小时再洗,避免血液集中于消化系统
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关紧门窗,保持通风
避免突然弯腰、蹲下,动作要缓慢
如果洗澡时出现胸闷、头晕、出汗等症状,一定要立刻停止洗澡并寻求帮助。
四、夜里起夜不开灯——省下电费,花上医药费有些老人晚上起夜习惯“摸黑走”,觉得“不想亮灯吵醒家人”。但你知道吗?老年人视力下降、反应变慢,夜间摸黑行动极易摔倒,轻则皮外伤,重则骨折甚至颅脑出血。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超过40%的老年骨折发生在夜间起夜过程中。
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
安装感应式小夜灯
保持走廊、卫生间通道无杂物
使用防滑地垫、扶手等辅助设备
与其节省几度电,不如换来家人的安心和自己的安全。
五、听信偏方乱吃药——吃的是药,伤的是命“老王说这药治腰疼特灵!”“我一个亲戚吃这个治好了糖尿病!”这些“邻里偏方”在老人圈里流传甚广。但实际上,大多数民间偏方未经过科学验证,甚至可能含有违禁成分。
国家药监局曾通报,一些所谓“祖传秘方”被检测出含有激素、抗生素甚至有毒植物提取物。更危险的是,老人多有基础疾病,滥用药物容易与原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肝肾损伤、出血、昏迷等严重后果。如果身体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去医院、找医生,别听信“口口相传的神药”。
那天天看手机行不行?可以,但有个前提!文章开头说到老年人“天天看手机”,其实不是提倡沉迷,而是想提醒大家:与其做这些高风险行为,倒不如安安稳稳坐下来刷手机、看新闻、学知识。
当然,玩手机也要讲究方法:
每看30分钟,休息5分钟
字体调大,亮度适中
不要长时间低头,避免颈椎受压
睡前1小时别玩手机,避免影响睡眠
60岁以后,身体的每一步都值得小心对待。有些事,再小,也不能随便做。宁愿坐着刷手机,也别因为一句“我还能行”而让自己陷入健康危机。
结语: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年纪大了,意味着该慢下来了。不是软弱,而是对“健康负责”。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平凡的日常中,避开风险、保住健康、活得安心。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老年人冬季洗澡安全指引》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体位性低血压防治指南(2021年版)》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非法添加药品成分的通报(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