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撕下伪装,称韩国不再对华保持特殊经济关系,不能违抗美国
2025年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开了场演讲。这演讲一出口就没留余地,他坦言韩国没法再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老路,还明说“不能违抗美国”的战略安排。
要知道,韩国这么“两头靠”的策略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现在突然喊停,东北亚这地界的局势怕是要跟着变了。
从“亲华”到靠美,才仨月李在明这次转向,跟他之前的样子完全对不上。
当初竞选的时候,他一直说要跟着文在寅的路线走,还提过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多跟中国深化合作,甚至在公开场合暗示过要和中国、俄罗斯加强互动。
那时候韩国国内不少人都觉得他是“亲华派”,尤其是那些靠对华出口吃饭的中小企业,都挺支持他的。
可谁能想到,他5月上台,8月就跑到美国“变脸”。
在华盛顿的演讲里,他直接说韩国不会再跟中国保持特殊经济关系,要全面靠拢美国。
说实话,这反转速度也太快了,国际社会都看懵了,韩国自己这边的进步派更是错愕,之前投票给他的人,这不等于被摆了一道吗?
有韩国媒体报道,当时不少进步派政客私下吐槽,说李在明这是“把竞选承诺当儿戏”。
美国逼、国内闹,李在明难李在明会这么选,真不是他自己想改主意,是两边的压力实在顶不住。
一边是美国那边逼得紧,他这次访美,特朗普政府提了一堆苛刻要求:每年要交100亿美元驻军费,比之前翻了一倍,还要把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弄成“永久化”,不再十年一续约,甚至让韩国把美韩同盟扩到印太地区,跟着美国搞“印太经济框架”。
更狠的是美国还拿关税威胁,说要对韩国汽车加25%的税。
韩国汽车在美国卖得不错,年出口额超500亿美元,真要加税,现代集团第一个扛不住。
无奈之下,现代只能承诺未来5年在美投资350亿美元建电动车厂,才换来了关税豁免。
老实讲,美国这招就是“胡萝卜加大棒”,韩国根本没的选。
另一边韩国国内的舆论也不饶人。
最近几年,韩国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越来越多,20到30岁的群体里,大部分都对中国没好感。
2025年4月的时候,首尔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还爆发了反华示威,几百个韩国青年喊着“滚出韩国”,跟当地中国人起了冲突,最后还伤了一个中国公民。
如此看来,李在明要是还坚持之前的“亲华”立场,年轻选民肯定不买账。
2024年韩国总统选举的时候,年轻选民投票率超60%,是决定结果的关键。
他要是丢了这部分选票,下次选举就悬了,所以这次外交“右转”,也算是他对国内民意的妥协。
转向之后,韩国麻烦不少李在明这一转向,最先受冲击的就是中韩关系。
中国连续21年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的时候,中韩贸易额占韩国外贸总额的五分之一,韩国的半导体材料更是七成多要卖给中国。
现在韩国要“去中国化”,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预测,短期内韩国GDP可能跌3%,长期下来甚至会跌8%,制造业失业率也会翻倍。
之前“萨德”事件的时候,中国只是限制了韩国旅游和农产品检疫,韩国旅游业收入就跌了20%,现代汽车对华销量也下滑15%。
这次要是真闹僵了,韩国那些靠对华出口的行业,比如半导体、造船,怕是要更惨。
很显然,韩国跟中国经济绑得这么紧,现在主动拆联系,就是自己坑自己。
而且韩国走“安美经美”的路线,风险也不小。
韩国已经宣布要把军费提到GDP的3.5%,还计划买120架波音的战斗机,在济州岛建美军雷达基地。
这么一来,韩国就成了美国对付中国的“前哨”,中国肯定会反制。
更何况,美国也没把韩国当平等盟友,李在明访美的时候,特朗普就用“工作午餐”代替了国宴,接待规格还不如日本首相。
美国还让韩国禁止向中国出口14nm以下的半导体设备,这直接断了三星、SK海力士的财路,说白了就是把韩国当棋子用。
对东北亚格局来说,这事儿也不是好事。
李在明上台后先访了日本,跟日本首相石破茂重启“穿梭外交”,还达成了半导体技术共享、军事情报互通的协议,年底还要搞美日韩三国联合军演,规模还是历年最大。
这三国一抱团,就等于在东北亚搞了个对华包围圈。
朝鲜那边也没闲着,9月就试射了新型洲际导弹,半岛局势更紧张了。
中国外交部说“中韩关系不应受第三方影响”,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就是警告,韩国要是跟着美国对付中国,后果得自己担。
说到底,李在明这事儿,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无奈。
中美对着干,韩国夹在中间,想左右逢源太难了。
他选了全面靠美国,看似解决了眼前的压力,可代价也不小:中韩关系好不了了,自己经济要受损,东北亚也更乱了。
未来他能不能再调回来,现在还说不准,但就现在这一步来看,怕是走岔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