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男童4岁被拐,36年后与父母团聚
“妈,哥,我想你们!”“儿子!让妈妈好好看看你……”“哥终于找到你了,以后我们再不分离!”10月13日上午10时,在“绵阳公安2025常态化反拐团圆行动”第35场认亲仪式现场,72岁的刘国荣与儿子崔元茂、大儿子陈邦华紧紧相拥,哭声与笑声交织。这场跨越36年的骨肉重逢,让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认亲现场。图片来源/绵阳市公安局
此次认亲仪式由绵阳公安、绵阳妇联、北京缘梦公益等单位联合举办,绵阳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全程主导寻亲工作。被寻回的崔元茂,原名陈邦力,1989年在陕西安康失踪时仅4岁。如今40岁的他,在不惑之年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
2024年8月,现居湖南长沙的陈邦华通过“平安绵阳”微信公众号向“胡祥雨工作室”发来求助信息。今年44岁的他,36年来从未放弃寻找弟弟陈邦力。
“1989年那天,我和弟弟在村里分头玩耍,傍晚就找不到他了,喊遍全村都没回应。”陈邦华回忆,童年的家庭困境让寻弟之路更显艰难——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发病时会动手打人。因父亲无法劳动,全家靠母亲种地维生,后来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将他和弟弟送到深山里的外婆家寄养。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父亲又将他们接回家,还常外出不归、反锁家门,兄弟俩常两天才吃一顿饭,只能去讨饭、偷生玉米,晚上蜷在牛羊圈过夜,亲戚也因怕父亲闹事不敢收留。弟弟失踪后,舅舅在河边发现浑身破烂的陈邦华,责怪他没看好弟弟。此后,陈邦华在舅舅家放羊,仅读了一个学期书就因贫辍学。
11岁时,他到河南投奔母亲,16岁辍学去福建打工,干过五金厂、销售、雕塑,后来承包水龙头厂车间,2013年因经营不善欠债,2016年定居长沙。从2010年起,他就在网上发寻亲信息,却一直没结果,直到2024年3月接到“胡祥雨工作室”电话,才看到希望。
家属为警方赠送锦旗。图片来源/绵阳市公安局供图
接报后,四川公安省级团圆工作室(胡祥雨工作室)立刻行动,采集陈邦华和其母亲刘国荣的生物样本(父亲已去世)并检验入库。接下来近半年,工作室多次分析研判DNA数据,均无进展。2025年6月,民警调整比对参数、扩大范围,深度研判后发现,广东珠海警方2024年采集的河北人崔元茂的生物样本,疑似与刘国荣存在亲缘关系,且陈邦华的DNA数据也疑似与崔元茂符合同胞关系。
工作室随即联系崔元茂,得知他自幼便知自己非亲生,因觉得可能是被抛弃,又苦于人海茫茫,此前从未寻亲,直到2024年底才知道可到公安机关采血寻亲。
“小时候有个模糊记忆,我被人拽上摩托车,在石子路上颠簸,后来摩托车侧翻了,这是‘被带走’的唯一画面。”崔元茂说,养父母待他很好,两位姐姐也没把他当外人,他在河北幸福长大,便没深究身世。2020年养父母去世后,他到山东青岛谋生,日子踏实安稳,只是偶尔会想起故乡可能是个有山有水、天边有青灰色山影的地方,但总觉得寻亲希望渺茫。得知亲生母亲和哥哥一直在找自己,崔元茂又激动又意外,当即同意认亲。
按照流程,绵阳、珠海警方再次采集双方生物样本入库。8月20日,公安部打拐系统确认,崔元茂与刘国荣符合单亲亲缘关系遗传标记,系母子关系。
认亲现场,刘国荣反复抚摸崔元茂的脸,泪水不断滑落;陈邦华紧紧握着弟弟的手,诉说这些年的寻找历程;崔元茂也向母亲和哥哥讲述自己的生活。现场民警看着这一幕,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