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5:23

为什么劝喜欢小米汽车的用户三年后再购买?

近日,成都街头小米汽车车祸燃烧后车门无法打开,让“紧急逃生”这一基础安全问题成为舆论焦点。此事并非孤例,此前北京门店内曾出现小米YU7展车车门从内部无法打开的情况,而SU7事故中类似争议早已埋下隐患,一名车评人由此建议:真喜欢小米汽车,不妨等三年再买。

本着对汽车工业规律的敬畏,没有任何知名汽车品牌能一步登天,大众曾因柴油门事件深陷信任危机,丰田也经历过大规模刹车缺陷召回,这些百年车企都是在解决问题中打磨出成熟品控。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参数堆砌,而是无数次测试与事故后的迭代优化,这需要时间沉淀。小米的两款汽车虽然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销售数据,但是时间沉淀短,汽车性能和质量仍然需要在无数次使用中改进完善。

当然,我们不必过于苛责新势力汽车,国产车企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成熟度确实需要时间积累。汽车不是手机,不能靠“先上线后修复”的互联网逻辑迭代——手机故障最多影响使用,汽车安全问题却关乎生命。小米SU7的碳纤维机盖功能虚标、翼子板翘边等问题,也暴露了新玩家在制造经验上的短板。

虽然要警惕凡事都怪车企的论调,但核心安全绝无妥协空间,尤其是现在汽车越来越电脑化和智能化,如何避免“碰撞就电脑化宕机”影响安全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隐藏式门把手虽有科技感,也成为了众多新能源汽车的主打营销卖点,但碰撞断电后能否保障逃生,是必须迈过的坎。车门打不开看似细节,实则是生命通道的“保险丝”,这类问题容不得半点含糊。

此次事件也给所有新势力敲响警钟:科技应服务于安全,而非凌驾于安全之上。对消费者而言,等三年不是否定,而是理性——等品控体系更完善,等安全设计经住考验,等车企完成从“流量明星”到“可靠伙伴”的蜕变。毕竟,好车值得等待,安全更不容将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劝喜欢小米汽车的用户三年后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