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合作船舶检验开启“加速度”
【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以往跨省检验,材料、证书反复提交,人员来回跑,没半个月根本办不下来。”一位四川验船师感慨道,“如今通过线上平台,与重庆专家实时协作、数据共享、结果互认,三天就能全部完成,这效率真的提高太多了!”
这一转变,源自川渝两地持续推进的船舶检验区域协作。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合作有效打破了行政边界,推动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2024年11月,重庆籍船舶“乘龙668”在四川宜宾顺利通过年度检验,成为首艘依托互认机制在异省完成检验的船舶。从提交申请到领取证书,真正做到了“船舶不停航、办事不跑二次”。
合作的深化,依托于持续加强的技术交流与人才共育。四川方面多次邀请重庆专家参与新船型技术评审,并组织验船师赴渝学习新能源船舶检验经验。迄今双方已共同组织培训10余次,覆盖人员200余人次,一套融合两地实践经验的检验标准正逐步完善。
随着合作机制不断成熟,川渝船舶运力也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5年,两地货运船舶总运力已突破1200万载重吨,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绿色化趋势明显。今年8月,嘉陵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研究项目通过中期评审,标志着两地共建航运标准工作取得新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不停航转籍”新机制的实施成效显著。凭借事前服务与检验互认,船舶转籍时间平均缩短12天以上。目前已有20余艘重庆籍船舶享受就近检验服务,显著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了区域航运资源布局。
从船舶检验入手,川渝两地正逐步推动标准协同、结果互认和服务一体化,积极探索内河航运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未来,双方还将深化检验数据共享与远程协作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转籍检验流程。
大江奔流,舟行不息。长江上来往的船舶不仅承载着货物,更见证了川渝两地以制度创新推动市场融合、共促发展新格局的坚实步伐。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