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1:33

咸阳旬邑:以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旅融合稳步前行


以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旅融合稳步前行

近年来,旬邑县以“文化强县”为核心战略,遵循“创新引领、资源盘活,和合南北、东融西拓”思路,将文化传承创新贯穿文旅发展全链条。通过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加快构建“一环两廊三核五矩阵”的“1235”文旅格局,全力打造全国红色研学教育高地、关中生态康养度假胜地、先周文化探源体验目的地。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83.5万人次。
挖深文化富矿 筑牢文化强县根基





立足“古豳文化发源地、红色革命老区、生态宜居宝地”三重身份,以“保护性挖掘、活态化传承”激活文化资源。联合西北大学共同推进西头商周遗址考古和历代崖居洞窟考古,充分发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影响力,加快建设先周文化考古研学基地和诗经古豳考古研学基地。建成泰塔文化广场和旬邑非遗展馆,深入推进彩贴剪纸、旬邑唢呐、古琴、花子馍艺术传承。保护修缮马家堡关中特委、看花宫陕北公学等,精心打造红色马栏纪念园区,推进马栏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征集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物1500余件,出版党史文籍15套,使一大批红色革命旧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大马栏、石门两个国有生态林场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覆盖率和山水匹配度,将鹿野苑打造成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纸坊村成为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汇聚专业力量 驱动文化产业升级





以“专业规划定方向、专业资本强运营、专业人才固根本”,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价值转化。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唐家大院4A级景区规划》及县域旅游创意规划,依托“山水洞文体节”六大资源,策划旅游产品谱系,使“诗经文化解读游”“旬邑非遗展示游”“红色马栏研学游”“青山绿水休闲游”“时令果蔬采摘游”成为经典项目,全面提升文旅品牌内涵。引入北京星光文旅、陕旅集团、中金国融投资、陕西秦道公司,采取“资产投资+自主运营”“管理输出+品牌引领”等模式,推进鹿野苑、西头乡舍、石门山、库淑兰剪纸馆运营,初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互促共赢。加速拓展非遗传承面和市场化,打造省级非遗工坊2个、关中唢呐传承基地1个,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名,创新非遗文创品32项,非遗传承“四个三”机制获评2024全国改革典型案例,30家民宿负责人通过全国“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成为专业人才。
创新融合场景 释放文化旅游活力





以“文化+”思维打破业态边界,打造“点线串联、动静相宜、身心同养”的文化体验场景。坚持串点成线、织线成网,将域内26处景区景点串联成“古豳考古、红色研学、绿色生态、民俗文化、乡村体验”5条旅游线路。沿旬马路、石马路等主要线路布设微景观21处,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拼接12种“景区菜单”,切实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常态化开展剪纸服装秀、古典音乐茶歇会、非遗技艺教学;陆续举办“奔向马栏”马拉松、非遗文化节、高端车友会等活动20余场;创新推出“扶苏故事沉浸剧场”“库淑兰剪纸光影展”“旬邑咪子戏互动演出”,通过“布展+表演+光影+声效”,让游客从“看文化”变为“玩文化”。深化“清凉一夏”品牌,游客可在赵家洞感受历史沧桑,在马家堡学习红色历史,在纪念馆领悟革命伟力,在张家村体验人民公社,在“第一季”品味精致果品,在鹿野苑放松心灵,使游客在绿水青山间品鉴文化、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蓄积动能。
完善保障体系 夯实文化发展底盘





从政策、设施、安全三方面发力,为文化强县建设保驾护航。出台《旬邑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设立旬邑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围绕“策划—建设—运营”三个阶段,全力推进文旅项目创新开发、景区设施提档升级、乡村民宿管理达标、网上平台功能完善、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建成万悦、东城2家功能酒店,投用农家共享庭院300家,推出“旬邑十三花”特色宴席,使“住在旬邑、品在旬邑”成为精美体验。沿5条旅游线路改造停车场5处、新建旅游厕所8座,旬马路获评“2025年度全国美丽乡村公路”。推出“乐游旬邑”线上服务平台,完善“民宿服务”动态监管机制,运用智慧旅游平台实时监测景区客流,科学分流景区游客,把安全、有序、优质的监管保障转换为广大游客的由衷满意。



来源:古豳旬邑;咸阳新闻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咸阳旬邑:以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旅融合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