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23:19

老百姓用不起一天两三百的免陪护 好服务咋成了奢侈品



家人生病住院,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陪护”这件事。放下工作去医院,收入受影响;不陪护,又担心病人没人照顾。这时候,医院推出的“免陪护”服务本应是救星,可一天两三百的费用,却让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明明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的服务,咋就成了“奢侈品”?今天咱们就聊聊“免陪护”里的民生难题,看看问题出在哪,又有哪些办法能让好服务真正惠及普通人。

先搞懂什么是“免陪护”服务。它不是说病人没人管,而是由医院或第三方机构派出经过培训的护理员,负责病人的生活照护——比如喂饭、擦身、协助翻身、处理大小便,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治疗相关的辅助工作(像提醒吃药、记录体温)。家属不用24小时守在医院,只需定期来探望就行,听起来特别适合上班族或家里没人能长期陪护的家庭。

可一谈到价格,不少人的期待就凉了半截。各地“免陪护”费用差异不小,但普遍不低:四川的省管公立三甲医院,1名护理员照护1名患者,价格是240元/天;山东的政府指导价是150元/天,但这是“1对多”(照护两名及以上患者)的价格,要是想“1对1”照护,就是医院自主定价,不少地方涨到了300元/天;就算是价格相对低的河北,也要100元/天。

这笔钱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我邻居张阿姨的老伴去年骨折住院,住了3个月,选的是山东某医院150元/天的“1对多”免陪护服务,光护理费就花了150×90=13500元,而且这笔钱全是自费,没纳入医保报销。张阿姨两口子退休工资加起来才6000多,这笔护理费几乎花掉了两个月的退休金,最后还是跟子女凑的钱。

对短期住院的急性病患者来说,可能还能咬牙承担,但对骨科术后、慢性病康复、肿瘤化疗的患者,住院一两个月是常事,护理费往往比医药费的零头还多。有位网友晒出账单:父亲肺癌化疗住院2个月,医药费报销后花了8000元,可护理费却花了18000元(300元/天×60天),相当于医药费的两倍多,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除了价格高,“免陪护”服务还有两个让老百姓犯愁的问题:护理质量没保障、责任划分不清楚。

先说护理质量。现在护理员缺口特别大,很多医院的护理员是第三方公司派来的,薪酬不高(不少地方月薪才3000-4000元),导致人员流动性强,干几个月就走,医院只能不停招人补位。为了凑人数,有些第三方公司甚至让护理员只培训几天就上岗,连基本的照护技能都不熟练。

有位家属就吐槽:家里老人术后需要定时翻身,可护理员嫌麻烦,经常忘了翻,结果老人长了压疮;还有的护理员连体温表都不会看,给病人测完体温随便报个数,完全起不到辅助护理的作用。家属想换护理员,医院说“现在没人可换”,第三方公司说“会提醒护理员注意”,最后还是得家属自己多跑几趟盯着,等于“免陪护”没真正免掉麻烦。

再说责任划分。免陪护涉及医院、第三方公司、护理员三方,可一旦出了问题,往往没人担责。比如病人在病房跌倒、皮肤出现压疮,找护理员,护理员说“我按要求做了,是病人自己动的”;找护士,护士说“生活照护归护理员管”;找第三方公司,公司说“是医院没做好监管”;找医院,医院说“护理员是第三方的人,跟我们没关系”。一圈推下来,家属只能自认倒霉,既花了钱,又受了罪。

不过,也有地方和医院摸索出了不错的改进办法,值得借鉴。

比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用“打分制”倒逼护理质量提升。护理部每月给护理员打分,病人满意度占40%,专业操作(像协助翻身、喂药)占30%,应急处理(像病人突发不适时的反应)占30%。分数直接和工资挂钩:85分以上的能拿绩效奖金,70分以下的回炉培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直接辞退。这样一来,护理员的积极性高了,服务也更用心,病人满意度从原来的60%涨到了90%以上。

还有长沙市第四医院,搞“医护护一体化”模式。1名责任护士和1名护理员搭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一个病区的病人,每天和医生一起查房,病人的治疗需求、生活照护问题当场沟通解决。这种模式把责任捆在了一起:护士不会甩锅“护理没跟上”,护理员也不会瞎干“不懂治疗要求”,出了问题小组一起担责。家属有问题,直接找小组对接人就行,不用挨个部门问,省心多了。

要让“免陪护”服务真正走进普通家庭,光靠医院改进还不够,还需要政策和社会层面的支持,这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个方向:推动护理费纳入医保。现在护理费全自费,是老百姓觉得“用不起”的核心原因。可以先把慢性病、术后康复等长期住院患者的护理费纳入医保报销,比如按50%的比例报销,减轻家庭负担;对低收入家庭,还可以提高报销比例,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服务。

第二个方向:规范护理员培训和薪酬。政府可以出台护理员培训标准,要求第三方公司必须对护理员进行至少1个月的系统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同时适当提高护理员工资,比如通过财政补贴一点、医院和第三方公司承担一点的方式,把月薪提到5000元以上,减少人员流动,稳定护理队伍。

第三个方向:明确三方责任。相关部门可以出台规定,明确医院、第三方公司、护理员的责任划分:医院负责日常监管,第三方公司负责人员管理和技能培训,护理员负责具体照护服务。一旦出了问题,按责任大小承担相应后果,比如因护理员操作不当导致病人受伤,第三方公司要赔偿,医院因监管不到位也要承担连带责任,让家属有处说理。

“免陪护”服务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百姓,可不能因为价格高、质量没保障,变成少数人的“专属服务”。只有把价格降下来、质量提上去、责任理清楚,才能让普通家庭敢用、能用、用得放心。

你身边有人用过“免陪护”服务吗?是觉得划算还是太贵?你希望这项服务在哪些方面改进?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是彩虹的微笑,我每天会分享社保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和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百姓用不起一天两三百的免陪护 好服务咋成了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