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一基孔肯雅热康复者自述:太难受了,试过一次很害怕
芳姨出院那天,新会的天像被谁拧开了热水龙头,闷得关节发酸。她拎着CT袋,走一步,膝盖里就“咯吱”一声,像有碎玻璃在磨。
医生只说“回去多休息”,却没告诉她:这声“咯吱”可能陪整个秋天。
谁能想到,一只花脚蚊子咬一口,能把人送进医院八天?
更离谱的是,省疾控最新账本翻出来:今年1到9月,广东已经悄悄记录了34例基孔肯雅热,比去年多了四成。
江门、广州、佛山,三点连成一条“痒线”。
蚊子在暗处开派对,人类在明处挠包。
事情怪就怪在这里——病例涨,蚊子反而更精。
武汉病毒所9月论文甩出一句:广东白纹伊蚊身上的病毒换了“跑鞋”,E1-A226V变异,传播效率直接+30%。
翻译成人话:原本咬十个人成功三桌麻将,现在直接凑够四桌,还加番。
所以江门爱卫办10月8日紧急加班,连夜把867个工地、旧厂房翻个底朝天,倒出来的积水能养鱼。
他们还偷偷试点一种“沃尔巴克氏体蚊”——简单说,就是让公蚊带“不育光环”,和母蚊谈恋爱生不出娃。
听起来像科幻,其实广州早在2015年就玩过,能把蚊口砍一半。
只是这次,江门把实验场地直接搬到芳姨家附近,居民群里瞬间刷屏:“以后咬我的,会不会是‘太监蚊’?
”
说回芳姨。
她最懊恼的是,被咬当天穿的是七分裤,还跑去给孙子摘黄皮果。
第二天膝盖肿成馒头,皮疹像红色wifi信号,医生一看就懂:基孔肯雅热“三件套”——高热、关节痛、皮疹,一个不落。
省人医感染科补刀:48小时内上非甾体抗炎药+物理降温,能把关节痛按下去三成。
可惜很多人当普通感冒,硬扛三天,病毒把关节滑膜啃成蜂窝,后面再吃药,只剩安慰作用。
那普通人还能干嘛?
疾控的嘴都说破:家里水养绿萝、空调托盘、阳台拖桶,全是五星级蚊产房。
上周隔壁小区有人图省事,把腌咸柠檬的塑料桶直接放窗外,三天后漂一层蚊蛹,被邻居拍照举报,居委会当场罚款50。别笑,真事。
防蚊这事,拼到最后就是拼“谁不怕麻烦”。
有人问我,打疫苗行不行?
目前基孔肯雅疫苗国内还没上市,想打得去国外旅个游顺便挨一针,成本够买三年驱蚊水。
更现实的做法是:出门别喷香水,喷DEET,浓度30%就能顶4小时;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刷手机,是冲澡,把汗味冲掉,蚊子少一半兴趣。
芳姨现在学精了。
每天傍晚,她拿电蚊拍在客厅“扫雷”,拍子一响,像小型鞭炮。
孙子问:“奶奶,蚊子那么小,为啥要这么狠?
”她甩甩膝盖:“它让奶奶走路像天气预报,一变天就疼,你说该不该打?
”
故事讲到这儿,别以为离你很远。
下一只花脚蚊可能正蹲在你家楼梯间,腿上的白斑像二维码,扫一下,疼半个月。
今晚回去,把阳台那盆万年青倒了水,换干土,保准能少挨几个包。
要是你已经中招,发热+关节痛超过48小时,别硬撑,去医院挂感染科,早抽血早确诊,比啥偏方都强。
最后留个小作业:明早起床,数一数家里有几个“小水坑”,拍照发小区群,看看谁最多。
输了的人,请全栋喝凉茶,顺便把蚊帐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