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5 19:38

490架与1300架,中美主力战机现状,中国空军领先不止架数

说起咱们的空军,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一堆歼-7、歼-8啥的。那时候,咱们的国土防空压力大飞机数量是不少,几千架摆在那儿,听着挺唬人。可问题是,这些飞机都有个不大不小的毛病——“腿短”。


你咱们国家多大地方,从最北边到最南边,那距离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南海那一大片蓝色国土,光靠那些作战半径几百公里的飞机,飞过去,油就差不多了,还能干兜一圈就得赶紧回家。这就很尴尬了,感觉就像守着个巨大的宝库,结果手里的钥匙只能开门口那一把锁,里面的屋子一个都够不着。这种感觉,憋屈。


事情的转机,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会儿,我们迎来了一位“大长腿”新伙计——苏-27。这家伙一来,整个局面都不一样了。为就一个字,远!它的作战半径一下子干到1500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以前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现在它能飞过去,还能在那儿待干点正事,再安安稳稳地飞回来。当时其实也看了米格-29,那也是个不错的飞机,但我们最后还是选了苏-27,看中的就是它那个能覆盖广阔疆域的底气。


这一下,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我们头一回有了一款能跟世界顶级水平掰手腕的重型战斗机,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指了条明路:面对这么大的家业,没有“大长腿”是万万不行的。


从那以后,我们就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


有意思的是,咱们在这边拼命补课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空军,他们的思路好像有点不一样。他们当然不缺重型战斗机,F-15鹰式战斗机,老牌强者了,还有那个科幻的F-22猛禽。可你看他们后来力推的F-35,虽然技术是一身黑科技,但它是个单发飞机,作战半径撑死也就1100公里左右,按我们的标准它更像一个加强版的中型机。他们的F-15和F-22加起来,现役的也就四百来架。这说明他们的战略需求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全球到处是基地,飞机可以接力跑,对单机航程的依赖没我们这么极端。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鲜明的对比。


我们这边呢?拿到苏-27之后可没闲着。先是自己摸索,搞出了歼-11A,然后是深度国产化的歼-11B,再到后来,真正的大杀器登场了——歼-16。这家伙可不只是飞得远,它是个多面手,啥活都能干,而且性能顶尖。再加上从俄罗斯买的苏-30、苏-35,还有我们自己的争气机、跨时代的歼-20。


你猜猜我们现在有多少这种“大长腿”?


说出来你可能得坐稳了,所有型号的重型战斗机加一块,现在已经超过1300架。


这个数字,已经悄悄地成了全球第一。这背后,不是说我们非要去争个什么名头,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推着我们走的。国土要守,海洋要护,没有足够数量、足够性能的重型机队,心里就不踏实。前段时间,海军航空兵的一些重型战斗机也划归空军了,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是把所有的好牌都集中起来,拧成一股绳,更好地去干一件事。

更关键的是,光有数量还不够,质量也得跟上。现在我们的四代半战机,像那450多架歼-16,还有不断升级的歼-11BG,未来这个规模可能会到800架左右。它们用的雷达,都是先进的有源相控阵,看得远打得准;用的导弹,像霹雳-15、霹雳-17,射程一个比一个夸张。还有三百多架的五代机歼-20在天上盯着。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可以说,我们用了三十年时间,彻底解决了当年那个“腿短”的痛。从最初的解决有无,到现在的追求精益求精,这个过程,既漫长又飞快。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的装备发展,终究是为它自身的战略需求服务的。我们辽阔的土地和海洋,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重型化、远程化的路子。这条路,我们走也走通了。今天这支庞大的重型战斗机机队,就是最好的证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90架与1300架,中美主力战机现状,中国空军领先不止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