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荔枝道——杨贵妃的荔枝是怎么从四川运到长安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的对比,对唐玄宗为博美人欢心不惜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历史上对荔枝的来源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岭南,有人说是四川,众说纷纭。但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明确记载“荔枝生巴峡间”,结合宋代文献《舆地纪胜》等记载,唐代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通过“荔枝道”可在三日内将鲜荔枝送达长安,比岭南更具可行性。所以大概率荔枝是出自涪陵。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大致勾画出了一张大致示意图,这就是古蜀道之一的荔枝道。
图片中红色线路就是荔枝道,也就是杨贵妃所食荔枝运输路线图
杨贵妃所食荔枝取自涪陵,苏轼《荔枝叹》:“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把“从涪陵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命名为“荔枝道”。
经有关方面考证,古荔枝道路线大致为涪陵—梁平—达川—万源—通江—再入万源—镇巴—西乡,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全程1000余公里。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古蜀道沿途的历史遗迹吧:
马渡关南北朝时期的新安县遗址,唐天宝年间为荔枝道“阆英驿站”
马渡关附近修建的浪洋寺,修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造像群里有一尊男观音石像。
香炉山荔枝古道遗迹
镇巴县荔枝古道之响洞老街遗址
西乡子午镇官田村古栈道遗迹
万源庙垭荔枝古道上的石板路
荔枝古道上的洪口古宁寨正门
建于光绪五年(1879)的镇巴县荔枝古道遗址之安定桥
为哄杨贵妃开心,唐玄宗就下令修了荔枝道。道上快马加鞭,却没人知道是送荔枝。可没多久,安史之乱的马蹄声,打乱了杨贵妃跳霓裳舞的兴致。唐玄宗赶紧带她仓皇出逃长安,到了马嵬驿,士兵哗变,美人三尺白绫香消云散。后来荔枝道还送荔枝,杨贵妃却吃不上了,只剩荔枝古道静静的躺在秦岭,送着来往的人,带着历史接着走。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