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4 13:45

欧盟27国领导人全部到齐,对俄罗斯是战是和,欧洲来到了十字路口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欧盟27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对俄罗斯是战是和,欧洲已经来到了十字路口。
街头数千名警察巡逻,天空布设反无人机系统,美国提供电子战装备,德国、波兰、芬兰、英国甚至乌克兰纷纷派兵支援——这不是战时内阁,而是一场非正式峰会的安保现场。
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直言不讳:“我们正经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困难、最危险的局势。”她所指的敌人只有一个:俄罗斯。

过去几周,不明无人机频繁侵入波兰、爱沙尼亚、瑞典领空,9月底更导致北欧最大机场——哥本哈根机场三次关闭。尽管尚未确认来源,但丹麦当局已将矛头直指莫斯科,并认定部分俄罗斯“影子舰队”油轮可能成为移动发射平台。
这不再是边境摩擦,而是被定义为“混合战争”的全面渗透:网络攻击、间谍活动、基础设施破坏、空中骚扰同步推进。
现在,乌克兰军人正在培训丹麦部队如何击落无人机,芬兰派遣边防力量协防,英国部署反制系统——欧洲正在组建“无人机之墙”,但也意味着,它已默认:自己的天空不再安全。

德国总理默茨发出历史性警告:“我们没有打仗,但也不再处于和平状态。”
面对俄罗斯的威胁,欧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姿态。在哥本哈根峰会上,欧盟宣布启动四大防务优先项目:太空防御、东翼强化、反导系统、反无人机屏障。
为此,欧盟委员会已拨付1500亿欧元贷款资金,其中1000亿将流向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前线国家”。
更激进的是,法国海军10月1日在公海扣押俄“影子舰队”油轮“博拉凯号”(Boracay),该船载有75万桶受制裁乌拉尔原油,且被怀疑参与对丹麦上空的无人机袭击。

这是首次有欧洲国家以“混合攻击嫌疑”为由,在国际水域实施军事拦截,标志着对俄制裁执行,已从经济领域直接跃入准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关于动用2100亿欧元冻结俄罗斯资产,抵押贷款援助乌克兰的讨论,进入最后阶段。尽管比利时、卢森堡仍持保留意见,但法德等大国推动将其作为贷款担保,为乌提供长达五年的战争融资支持。
这些举措释放同一信号:欧洲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正转向对俄主动施压——用资本绞杀财政,用军备封锁扩张,用法律外衣包裹战略反击。
然而,政治豪言掩盖不了社会层面的普遍焦虑。
在“前线”丹麦,露营用冻干食品销量暴增400%,军用背包、收音机、罐头食品被抢购一空。国家电视台播出特别节目《如何与孩子谈论无人机和混合攻击》,
警方热线则因民众误报“空中威胁”而超负荷运转——有人把星星当无人机,把工厂灯光视为敌情。这种全民性的心理紧绷,暴露了欧洲的脆弱性。

冷战结束三十年来,西欧人早已习惯“无战争生活”,如今却要在日常中辨识“非传统威胁”:一架小型无人机可能是娱乐工具,也可能是侦察前哨;一次网络中断或许是技术故障,也可能是一次国家级攻击。
尽管表面团结,欧洲内部裂痕依然深刻。
一方面,东翼国家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主张全面对抗,呼吁北约前推部署、扩大征兵、永久驻军;法国则高调宣称“不排除任何回应手段”,马克龙甚至暗示可能采取非常规反制。
但另一方面,南欧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对军费飙升、能源危机、难民压力忧心忡忡;

德国虽强硬化身,但工业界担忧与俄彻底脱钩将引发长期衰退;荷兰、比利时则坚持法律程序,反对未经审判就动用俄央行资产。
更讽刺的是,就在欧盟商讨“反俄统一战线”之际,匈牙利被曝可能向乌克兰边境派遣侦察无人机,泽连斯基公开指责其“监视关键设施”。盟友之间尚且互疑,又何谈铁板一块?
今天的欧洲,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它终于意识到,普京的目标不只是乌克兰,而是动摇整个西方秩序;它也开始行动:拨款、建军、扣船、筹谋金融反制,步步逼近“战略自主”。
但是它依然在颤抖。它的军队远未完成转型,它的公众尚未适应战时心态,它的政治共识仍经不起重大冲击。
它想强硬,却又怕代价。这是一个正在苏醒的巨人,但它的四肢还在发抖。而对欧洲真正的考验,还远远没有真正到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盟27国领导人全部到齐,对俄罗斯是战是和,欧洲来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