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示:肾衰早期除了泡沫尿,还有这5个异常,一定要注意观察
►
本文182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最近总觉得不太对劲。洗手间的泡沫尿越来越明显,刚开始他没当回事,以为是水喝少了。等到单位体检结果出来,血肌酐偏高、尿蛋白阳性,进一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张懵了:“怎么会这样?我也没啥感觉啊!”
其实,像老张这样“悄悄”进入肾衰阶段的人并不少见。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人数超过1.3亿,但知晓率却不足13%。也就是说,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症状甚至需要透析,才意识到肾出了问题。
大多数人听说肾衰,第一反应就是“泡沫尿”。但这只是其中一个信号,还有一些更容易被忽视的异常,其实在早期就已经悄然出现了。
除了泡沫尿,这5个异常也可能是肾脏在“报警”1. 起床后眼皮浮肿,走路后小腿发紧
很多人以为水肿就是胖,其实这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早期表现。肾脏不能及时排出多余水分,液体就会在皮下聚集,尤其是眼睑和下肢最明显。早晨起床眼睛肿、鞋子穿不进去,这很可能不是“没睡好”,而是肾出了问题。
2. 皮肤变干、瘙痒,甚至莫名出现出血点
肾功能逐渐下降时,毒素无法有效排出,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广泛性瘙痒。而且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皮肤还可能出现对称性紫癜或出血点,按压不褪色,与单纯过敏不同。这是肾病常被忽视的“外在信号”。
3. 食欲减退、恶心、口腔异味
当尿素氮和其他代谢废物在体内积聚时,会通过胃肠道排泄,引起消化道反应。很多患者会感觉吃不下饭、反胃、甚至口腔有氨味,这是尿毒症前期的重要提示信号。如果没有消化系统疾病,却长期恶心、没胃口,建议检查肾功能。
4. 夜尿增多,却总睡不好
健康成人每晚起夜1次以内属于正常。但如果夜尿超过2次,尤其是中年男性或女性,要高度警惕。夜间尿量异常增加,可能是肾浓缩功能下降的结果。同时,肾功能减退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出现浅眠、多梦、易醒等问题。
5. 脚容易抽筋,骨头酸软
肾脏不仅负责排毒,还参与电解质平衡。当肾功能下降时,钙磷代谢紊乱,就可能出现低钙高磷状态,导致肌肉兴奋性增强,容易抽筋。有些人还会觉得骨头酸软、走路没劲,这已是肾病引起的矿物质代谢异常。
为什么肾病早期很难察觉?肾脏是个“沉默器官”,即使功能下降到50%,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这是因为肾单位数量庞大,部分受损后,剩余部分会代偿性工作,维持表面上的“正常”。但一旦损伤超过临界点,病情就会迅速进展。
很多患者发现时,肾小球滤过率(GFR)已降至30ml/min以下,属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治疗窗口已经非常有限。
医生提醒:这三类人群最该警惕肾衰第一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这两类疾病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诱因。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肾小血管,引起硬化;糖尿病则会导致糖尿病肾病,是导致透析的首要原因。数据显示,我国透析患者中约**40%**由糖尿病引起。
第二类:长期服用止痛药或中草药者
很多人习惯头痛发烧就吃布洛芬、阿司匹林,但长期服用NSAIDs类药物会损伤肾小管,诱发药物性肾病。部分未经过安全评估的中药或保健品,也可能含有肾毒性成分。
第三类:高蛋白饮食、健身补剂使用者
高蛋白饮食虽流行,但长期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促使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加速肾功能损伤。尤其是健身人群常用的蛋白粉、肌酸等补剂,更需谨慎使用。
肾脏“求救”时,我们该怎么做?发现异常信号后,最重要的是尽早就医。通过尿常规、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等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肾功能状态。必要时需进一步做肾脏超声或肾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同时,调整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
定期检测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减少高盐高脂饮食,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限制蛋白摄入总量,尤其是动物蛋白;
戒烟限酒,避免肾血流进一步受损;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抗生素、中成药。
写在最后肾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有多“痛”,而在于它太“安静”。
它不像心脏病那样突发,也不像癌症那般迅猛,而是一点点侵蚀你的身体,等你察觉时,可能已经走到了肾衰竭的边缘。
所以,别再以为“泡沫尿”才是唯一的警告。当身体出现这5个异常时,也许肾脏早就在悄悄求救。
早点发现,早点干预,才有可能守住肾脏最后的防线。
参考资料:
《中国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病也有“信号灯”,5种症状要当心》. 健康时报. 2024.03.10
国家卫健委官网 - 慢性肾病防治知识宣传页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