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雨的实话实说,又一次把宫指导推上风口浪尖!
宫鲁鸣指导的用人思路,最近又被人摆到台面上说了,这次点燃话头的,还是女篮队员王思雨自己的一句话。“过去一年,失去的比得到的多”,这话从王思雨嘴里说出来,分量不轻。四川女篮没能卫冕,中国女篮在家门口丢了亚洲冠军,这双重打击,搁谁身上都不好受。王思雨脸上没了当年绝杀澳大利亚时候的意气风发,但看她的眼神,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在。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个数,有些比赛的失利,不全是实力问题,有时候用人调度上也值得商榷。
那要命的12分钟
事情得从女篮亚洲杯半决赛说起,那场球咱们输给了老对手日本队。很多人至今都想不通,作为球队里经验和冲击力都算得上尖子的王思雨,全场怎么就只打了12分钟?
一场定胜负的关键比赛,把这样一把尖刀放在板凳上那么久,确实让人看不懂。场上的年轻队员经验不足,失误一个接一个,进攻也打不开局面。球迷们在电视机前干着急,明明有个能撕开对面防守的人,为什么不用呢?宫指导的用人策略,在那场球之后,就引来了不少议论,很多人觉得太过“稳重”,甚至是保守了。
结果是,球队进攻不畅,最后输掉了比赛。虽然后面争夺第三名的比赛里,王思雨上场后表现很出色,但那已经无法弥补半决赛失利的遗憾了。
这12分钟,成了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疙瘩。
球场上的“大姐大”
说王思雨是把“快刀”,一点不夸张。她的球风就是快、准、狠。当全队进攻停滞的时候,往往是她站出来,一个加速就冲进对方内线,把局面搅乱。这种打法,看着就提气!
她的身体素质在后卫里是拔尖的,爆发力好,脚步也扎实。更难得的是,她脑子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攻,什么时候该传球。这可不是光靠练就能练出来的,得有一定的“球商”。
而且她打过的大赛太多了,世界杯、亚运会,什么场面没见过?越是到比赛最后关头,她越是稳得住。还记得2023年亚洲杯决赛打日本吗?就是她拿了14分,最后时刻稳稳罚中两个球,帮中国队拿下了冠军。队里的年轻队员都喊她“大姐”,这不光是年龄,更是一种信赖和依靠。
她在场上,就是全队的主心骨之一。
宫指导的“两难”
站在宫鲁鸣指导的角度看,他或许也有自己的考量。国家队要更新换代,需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这思路没错。大赛是最好的练兵场,不让年轻人上去摔打,她们永远成长不起来。
是选择信任经验丰富的老将,确保眼前的胜利?还是赌一把未来,给年轻人交学费?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能在宫指导的计划里,那场半决赛是锻炼新人的一个节点。
只是这个“学费”有点贵,代价是在家门口输掉了一场不该输的球。对于球迷来说,胜利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阵日本队这样的比赛。 这就造成了教练组的战略规划和球迷们的直接观感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的女篮世预赛,这个难题会再次摆在宫指导面前。王思雨这样的老将,到底怎么用?用多久?这是个技术活,也考验着教练组的智慧和魄力。
那句“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现在回头再看王思雨那句“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感觉就更复杂了。这可能不单单是指丢了两个冠军头衔。
对于一个正值当打之年的运动员来说,最大的“失去”,恐怕是感觉自己有力使不出,是身在赛场,却只能在板凳上看着球队陷入困境。这种无力感,比输球本身更折磨人。她明明有能力为球队做得更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去证明。
启蒙教练说她从小就要强,骨子里就不服输。这样的人,你让她坐在场下看着,比让她在场上拼到抽筋还难受。这句话背后,可能藏着很多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深深思考。她渴望的是在最重要的舞台上,拼尽全力。
最后想说的是
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老将,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却没办法上场,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其实不光是球场,咱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或者生活里,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明明自己还能干,还能拼,但就是轮不到你,你怎么看这事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