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关停C2C业务:十年商战终结,二手电商进入服务深水区
2025年9月22号,转转集团直接发了公告,说要逐步关停“自由市场”。还把具体时间节点列得清清楚楚,比如啥时候关商品发布入口,啥时候彻底下线业务,一条都没含糊。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老用户都懵了,要知道从2015年转转成立起,它跟闲鱼就像“冤家”似的,掐架掐了整整十年,现在突然退出C2C战场,到底图啥?
关停C2C不是突发,卖家早有“小察觉”其实在公告出来前,不少转转卖家就觉得不对劲了,我身边有个做闲置买卖的朋友邵文,前阵子还跟我吐槽,说自己好多商品莫名没了,找了半天才发现是平台自动下架的。
关键是下架前连个提醒都没有,问客服也没给个准话,不光是邵文,另一个卖家敖辞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过期商品说下就下,连个缓冲时间都没有。
还有个叫莫默的卖家更委屈,她之前想卖明星代言的化妆品,看平台有“明星代言物”的小类目,就理所当然传了商品。
结果没过多久,300多件没违规的商品全被下了,还不能申诉,跟客服掰扯好几天也没用。
老实讲,这些糟心事还不是最离谱的,有卖家发现,转转APP里“拍图自己卖”的选项越来越难找了。
之前回收、寄卖、自己卖三个选项差不多大,现在自己卖的入口藏得特别深,跟“躲猫猫”似的。
本来想靠卖闲置赚点零花钱,结果平台规则改来改去,类目限制也越来越多,去年还能卖化妆品,今年就只能卖明星周边、游戏卡牌,换谁谁不闹心?
这些细节其实早暴露了C2C板块的问题,自由市场本来就鱼龙混杂,管控难度大,再加上C2C买卖双方都是个人,平台得靠优质服务和低费用留客。
可转转哪有那么多精力和钱?2022年的时候,转转光给C2C板块补贴就快2亿了,结果到现在,这板块占总业务的份额还不到3%。
就像你养了个“吞金兽”,又费钱又不干活,早晚得考虑放弃。
跟闲鱼斗十年,转转早该“换赛道,说起来,转转和闲鱼的“恩怨”也挺有意思。
2015年转转成立,同年闲鱼也刚从“淘宝二手”升级没多久,俩平台一出生就撞在了一起。
最开始,转转靠微信登录入口和腾讯、58的投资,还能跟闲鱼掰掰手腕,2020年甚至发过含“鱼”隐喻的广告,明着跟闲鱼叫板。
可时间一长,差距就显出来了,闲鱼背后有阿里全家桶撑着,淘宝用户能一键把商品转到闲鱼卖,支付宝担保交易,菜鸟负责物流,整套流程顺得很。
反观转转,虽然有58和腾讯加持,但业务联动性特别弱,你在淘宝买的东西,想转到转转卖,得重新拍图、填信息,光这一步就把不少人劝退了。
说实话,2019年应该是转转的“转折点”,那时候有消息说转转资金紧张,连工资都快撑不住6个月了,而闲鱼那年的交易额已经快1900亿了。
无奈之下,转转才开始往C2B2C转型,搞“官方验”“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些服务。
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走得还算对,2022年转转就靠C2B2C实现盈利了,这可是C2C板块从来没做到过的。
不过转赛道也不是没麻烦,现在做C2B2C的平台可不少,爱回收、得物都在抢3C市场,闲鱼也有回收业务。
用户卖旧手机前,都会在几个平台比价,你给的预估价再高,上门质检后要是压价,人家照样不买账。
更别说2023年底还有“阴阳合同”的事儿,同一部手机出了两份不一样的检测报告,虽然转转后来推了七天无理由退货补救,但也伤了不少用户的心。
说到底,转转放弃C2C,更像是“及时止损”,毕竟那板块又费钱又拉低用户体验,还占精力。
现在专心做C2B2C,有三大质检中心、2500多个质检工程师,还有1000多家线下门店,只要把“信任”这块守住,说不定真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当然了,现在说成功还太早,二手电商这行本来就不好做,C2B2C虽然能盈利,但线下门店租金、质检成本也不低。
不过有一说一,比起在C2C战场跟闲鱼死磕,转转现在的选择,至少是朝着更务实的方向走。
以后能不能“转”得更好,就看它能不能把服务做扎实了,毕竟对二手交易来说,用户信你,才会选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