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活?达索CEO称考虑对台出售“阵风”,要和歼
法国达索航空公司最近扔出一句不太安分的话。公司掌门人在法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向台湾出售“阵风”战斗机。特拉皮尔和阵风战机合影
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外界关注。台海局势本就不平静,现在法国军工又来凑热闹,把一款早已服役多年的四代机推上风口浪尖,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抛出“阵风”这一张牌,达索到底想干嘛?战斗机卖给谁,不是企业说了算,但企业放出这种信号,背后一定有盘算。达索这几年日子不好过,虽然“阵风”技术成熟,名声也不算差,但在国际军火市场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
面对像F-35这种一边倒的存在,“阵风”几次竞标都没拿下。
今年5月在南亚地区发生的一次空中交锋中,印度空军的“阵风”在实战中并未占到上风,反而在面对中方出口型歼-10CE时表现疲软。
这场空战虽然规模不大,却在军贸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对“阵风”的口碑打击不小。
眼下,达索急需一个新市场来恢复声誉,台湾正好处于战机换代的关键节点。岛内现役的幻影-2000数量不多,机龄偏老,维护成本高,早就面临退役压力。
F-16V的交付又迟迟不到,岛内军方自然希望能找到替代方案。从达索的角度来看,台湾的需求正好是个机会窗口。
F-16V是对岸空中力量的绝对核心
但问题是,这块“肥肉”并不好啃。向台湾提供武器装备,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早就不是一桩单纯的生意,而是对中国底线的直接触碰。
达索显然明白这点,所以话说得很模糊,“考虑”两个字里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既想试探市场反应,又不敢把话说死,摆明了是打一张试探牌。
法国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老路这不是法国第一次在台湾问题上“动心思”。上世纪90年代,法国曾向台湾出售幻影-2000C战斗机,引发中法之间的严重外交摩擦。
蛙军幻影-2000,已经没有威胁
当时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冻结了一系列高层交流,法国企业在华项目也被迫延后。那次风波之后,法国对台军售基本停滞,法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
如今的中法关系和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法国在中国市场的经济利益远超当年,大到空客订单,小到农产品出口,几乎各行各业都与中国有密切联系。
法国企业在中国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一旦再度触碰台湾议题所引发的后果,不只是外交裂痕那么简单,更可能影响到整个中法经贸格局。
更现实的是,法国国内也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压力。通胀问题、能源转型、社会矛盾等议题交织,政府在外交上的腾挪空间其实有限。
简单讲,法国政府未必愿意为了一笔可能都谈不成的军售案,去冒中断与中国合作的风险。
说到底,达索的这番话更像是一种市场操作。企业本身对台湾能否实际采购“阵风”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这场“炒作”却能在国际上刷一波存在感。让外界看到“阵风”还在被讨论,还在被“考虑”,某种程度上也能缓解外界对其竞争力的疑虑。
台岛这边真有“阵风”需求?更多是政治操作台湾方面对“阵风”的兴趣,更多是出于政治信号的考量,而非真正的战术需求。岛内军方确实面临战机老化问题,但从战斗力、维护体系、操作训练等角度来看,“阵风”并不是最优解。
引进“阵风”涉及全新系统的导入,不仅成本高,还会增加后勤压力,而且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
更何况,台军现有体系已经高度依赖美制装备。引入法制战机,等于要重新建立一套训练和维护体系,这对本已捉襟见肘的军费是一大挑战。
换句话说,台军如果真想买“阵风”,就得为整套新系统甚至是新飞行员训练提前花大笔预算。
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台湾政界炒作“阵风”话题。对于岛内执政当局来说,放出“我们还有其他选择”的舆论风向,有助于在与美国的军售谈判中争取更有利条件。
尤其是在F-16V交付一拖再拖的背景下,摆出多元采购的姿态,是一种典型的谈判博弈手段。
此外,岛内也有部分声音希望借此打破武器采购对美依赖的单一格局,通过引入法国装备拉近与欧洲的关系。但这种想法更多是理想化设想,现实操作层面障碍重重。法国政府未必愿意冒险,台湾军方未必真能买得起,最终很可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真把“阵风”开进台海,能起多大作用?从军事角度看,“阵风”虽然技术成熟,但面对解放军现有装备体系,恐怕难以构成实质威胁。大陆空军目前已经全面部署歼-20,歼-16、歼-10C也在前线保持高密度巡航。
即便“阵风”真的落地台湾,数量有限、部署受限,很难在台海形成有效优势。
歼-20就已经是碾压了
更重要的是,台海的军事对抗早已不是靠单一型号战机就能改变格局的局面。大陆在战略层面早已具备多层次打击能力,空中、海上、电子战都有系统化部署。“阵风”的性能再稳定,也只是四代机水准,面对的是一整套联合作战体系,很难真正发挥战术作用。
即使从心理战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引进“外援”来增强士气或制造威慑,这种做法也越来越难奏效。
因为对岸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任何外部势力介入台湾军备,都会被视为严重挑衅,并将引发实质性反制。换句话说,“阵风”进不进得来是一回事,进来之后能不能撑得住,又是另一回事。
这场风波,更像是一场各有算计的“联合表演”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达索放话,还是台湾方面的反应,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点:这更像是一场各怀心思的政治操作,而非真正的军售准备。
达索想借话题炒热战机形象,台湾当局想借“可能采购”制造谈判筹码,双方都没真下决心,也都清楚风险所在。
法国政府至今没有就此事做出明确回应,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问题的敏感性。一旦政策上松口,势必会引发中方强烈反应,法国在亚太和欧洲的外交空间都会受到冲击。尤其在当前全球局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法国未必愿意自找麻烦。
台湾方面则更像是借机打一场“信息战”,以营造一种“国际支持不断”的印象,缓解岛内对安全形势的焦虑情绪。但这种操作的效果,早已被现实打了折扣。
民众对军购的关注点已经从“买不买”转向“有用没用”,对外援的幻想也越来越难维持。
风吹起来了,但落不落地还是个问号这场关于“阵风”的风波,看起来热闹,实则虚火。从市场角度讲,达索是在尽力翻盘;从政治角度看,台湾是在争取话语权;从现实角度来说,法国政府和大陆的关系比这笔交易重要得多。
台海局势的复杂程度,不是靠一两架“阵风”就能撬动的。真正决定局势走向的,仍然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区域稳定的整体力量对比。
凡是试图通过军事炒作改变现状的行为,都注定要面对现实的回击。
这场戏,可能还会演下去,但真要落地,还得看谁敢迈出这一步。
信息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历史档案、法国外交部历史档案;1992年法国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战机,引发中国强烈反应,暂停中法高层互访,法国企业在华项目(如空客)一度受阻
新华社、环球时报、巴基斯坦《黎明报》(Dawn)、印度《印度时报》2025年5月报道;2025年5月,印巴边境空中交火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方出口歼-10CE战机进行拦截任务,在短时间交战中压制印度空军“阵风”,引发国际军事分析界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