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4 00:28

央媒官宣!54岁刀郎闷声干大事,凭一特殊举动,再次实现口碑暴涨

刀郎最近又成了大家谈论的焦点,这次有点不一样,是文旅中国的官方号带头,用他的歌给全国的山水做背景音乐。





一个54岁的歌手,平时不怎么露面,名字一出来,就能让这么多人跟着激动。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国庆节前,人家官方放出来的祝福视频,从长城到漓江,配上刀郎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这已经不是刀郎头一回被官方“点名”了。今年过年的时候,文旅中国的拜年视频用的就是他的《就在这一刻》。他去海口开演唱会,官方号还专门发视频给他“摇人”,背景音乐都是《翻身农奴得解放》。





他的歌能直接变成旅游景点
很多人听刀郎的歌,可能会觉得有股子西北风的味儿,听完就想去那些地方看看。现在,这事儿不光是想想了,已经变成了现实。





之前刀郎在四川资中办过一个线上的演唱会,地方不大,但动静不小。演唱会结束之后,当地文旅部门直接按照演唱会的场景,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时空门”。





你别说,还真有不少人专门跑过去拍照打卡。这么一来,连带着周围其他景点的游客都多了不少,当地的旅游收入也跟着上去了。一个演唱会,实实在在地给一个小县城带来了人气和收入。





还有他在济南开演唱会那次,当地更直接,搞了个“跟着刀郎去旅行”的项目。数据显示,演唱会那几天,济南的酒店和景区门票订单比平时多了六七成。连带着旁边的淄博和泰安都沾了光,游客也变多了。





为写一首歌,能在一个地方住很久
刀郎的歌为什么有这种魔力?因为他不是坐在屋里凭空想象,而是真的用脚去丈量那些土地。他的很多歌,背后都有一段在当地生活的经历。





就像那首《西海情歌》,为了写这首歌,他长时间住在新疆和可可西里那些地方,就是为了能把藏族音乐的味儿给融进去,让歌听起来就是那个地方长出来的。





还有《喀什噶尔胡杨》,歌里那种坚韧的感觉,也是他在新疆的沙漠里生活了很久才有的体会。听说这首歌的灵感,还是从当地一个爱情故事里来的。









写2023年的《花妖》时,他翻了好多江南地区的地方志,把民间的传说和现在的音乐编排弄到一起。他的创作,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写成歌唱给你听。





今年在上海开演唱会,他的《鸿雁于飞》里,甚至把上海奉贤的民歌小调和苏州话的说唱都加了进去,让当地人一听就觉得亲切。





官方看中的就是这份实在
现在回过头来看,为啥文旅中国这样的官方机构老是选刀郎的歌?其实道理很简单。





官方选合作的艺人,有几个不成文的规矩。人得干净,不能有乱七八糟的新闻。作品得有文化内涵,不能是口水歌。还要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





这么一套下来,刀郎正好都符合。他这个人,除了音乐风格被人说过几句,基本上找不到什么负面的东西。他的歌迷群体也广,老的少的都有。





更关键的是,他的音乐里有山有水,有故事有情感,正好跟文旅宣传需要的东西对上了。用他的歌来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效果是实打实的好,大家看了会真的产生向往。





官方用他的歌,不是赶时髦,也不是蹭热度,而是一场“双向奔赴”。刀郎用音乐描绘了中国,官方则通过他的音乐,让更多人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美。





赚了钱也不放自己口袋里
刀郎这个人比较特别,他好像对钱不怎么上心。他之前办过线上演唱会,一场下来有五千多万人看。





直播的时候,他把打赏的金额限制在每人最多10块钱。最后收到了一百二十多万,他一分没留,全都捐给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用来帮助新疆的孩子。





还有一次叫“善念如光”的演唱会,收入也是全部捐出去,一部分给偏远山区的音乐教育,一部分用来修复敦煌的壁画。就连卖的周边产品,都跟公益项目挂钩。一个帆布包的钱,可以资助一个山区学生全年的餐费。一个充电宝的钱,可以支持修复0。5平方米的壁画。
最后想说的是
刀郎的歌里,总能听到一些地方的名字,比如喀什、乌鲁木齐、江南。听他的歌,会不会让你也想起某个去过的地方,或者自己的家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媒官宣!54岁刀郎闷声干大事,凭一特殊举动,再次实现口碑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