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以色列被打!最大城市被炸,百万人逃入避难所,美军萨德开火
“叮——”手机弹出警报,凌晨两点,特拉维夫公寓的灯全亮了。邻居穿着睡衣冲下楼,手里还拎着没喝完的可乐。200多个警报同时尖叫,本·古里安机场跑道灯一秒熄灭,像有人突然拉掉电闸。
这不是演习,胡塞的“巴勒斯坦-2”真的来了,还带了三颗分弹头,萨德连发四枚拦截弹,结果雷达上依旧多出两个光点——漏了。
别被“高超音速”三个字吓到,说穿了就俩关键词:快、滑。
伊朗去年把“法塔赫”试射视频放在推特上,1400公里射程,8分钟打完全程;胡塞拿到缩水版,射程砍半,但足够从萨那飞到埃拉特。
更烦的是固体燃料,发射车停好、竖起、点火,全程不到五分钟,留给以色列的预警窗口刚好够泡一杯速溶咖啡。
铁光束?
的确科幻,100千瓦激光,4秒烧穿无人机铝板,可那是对付亚音速小摩托。
高超音速弹头表面裹着复合材料,激光得持续烧15秒才能破坏气动外形,人家不会原地等你烤。10月3日那场内部测试,30%成功率还是“理想气象、提前标定”的实验室成绩,放到湿度爆表的红海边,直接打对折。
胡塞也学精了,不再单发裸奔。
两架“沙瓦尔”无人机提前半小时出发,3000米高度关发动机,静悄悄滑翔15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跟一只海鸥差不多。
等以军雷达把它们当杂波过滤掉,真正的导弹才爬升点火,分弹头散开,萨德瞬间进入“选择困难症”模式——先打哪个?
一秒犹豫,足够弹头穿窗。
埃拉特港现在最惨,红海油气枢纽活生生被吓成鬼城。9月吞吐量同比掉四成,油罐船绕道好望角,运费每吨加18美元,最后摊到加油站,以色列国内油价两周内跳涨7%。
老百姓骂政府,政府骂国防部,国防部转头找美国,福特号这才火急火燎从阿拉伯海赶来,可航母再牛也拦不住码头工人辞职——谁愿意在随时可能变火海的吊机底下打卡?
更魔幻的是黎巴嫩真主党也插一脚,10月2日官宣跟胡塞“实时情报共享”。
翻译成人话:真主党的雷达看见就是胡塞看见,两边一起掐秒表,北边火箭弹、南边导弹,可能同一分钟落地。
以色列的“天盾”AI才上岗就秃头,15%漏判率听着不高,放到全国就是30多个警报没人理,随便一个落在幼儿园,热搜直接爆炸。
沙特去年跟伊朗握手言和,协议里写了“也门停火”,却故意没提“技术转让”四个字。
伊朗顺势把电磁脉冲弹头图纸塞进U盘,随医疗队带进萨那。
真要把 EMP装到“巴勒斯坦-3”,不用炸死人,一趟电磁澡就能把特拉维夫电网刷回1970年。
到时候别说铁光束,连红绿灯都得罢工。
普通人能干嘛?
囤水、备充电宝、给车加满油,老派却实用。
军方再强,也替不了你家的Wi-Fi路由。
下次警报响,别只顾着拍导弹尾迹发朋友圈,先瞄一眼楼梯口——那才是真正决定你今晚睡沙发还是睡防空洞的门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