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舰载机测试成功!国产航母向10万吨迈进?动力选择有讲究
福建舰上边那几架飞机一起飞啊,好家伙,网上直接就炸锅了,一帮人吵得是面红耳赤!争啥呢?
争下一艘航母到底该咋整!
有人唾沫星子横飞,说必须一步到位,直接上核动力,跟美国佬掰手腕!
另一帮人直摇头,说千万别冲动,那玩意儿就是个销金窟,一步走错,几代人的心血都得搭进去!这事儿,可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
这几年咱们的家伙事儿那是越来越硬气,“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一亮相,很多人心里头那股劲儿就上来了。
下一艘,那必须奔着十万吨去!
这事儿吧,基本没啥争议。
航母这东西,就跟你家房子一样,地方大了,才能装更多的东西,飞机、油料、弹药,啥都能多塞点。甲板长了宽了,飞机起飞降落,那不就跟在宽敞大马路上开车一样?安全,效率高。
美国人几十年的经验摆在那儿,十万吨这个坎,是个黄金尺寸。
再大了,啥苏伊士运河你就别想了,世界上好多重要港口也靠不进去,那就不是威慑,是累赘了。
咱们奔着十万吨去,这个方向没错。
大家真正的分歧,在最核心的那玩意儿上——动力!
是咬着牙上核动力,还是稳扎稳打继续用常规动力?
就这个问题,能让两拨人从白天吵到天黑。
一提起核动力,很多人眼睛都放光。
你看美国航母,一溜儿全是烧核的,往那一趴,就跟个海上堡垒似的,几十年不用换燃料,理论上能绕着地球跑圈跑到你不想跑。
听着是真提气!
可这玩意儿,对美国来说是宝贝,搁咱们这儿,可能就成了个大包袱。
先算一笔最简单的账,钱!
造一艘核动力航母的钱,省着点花,差不多能造出三艘“福建”舰这样的常规动力航母。
这还只是个开始,后续的维护保养,那才是真正的无底洞。
核反应堆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核燃料棒,这一换,就得把航母整个开膛破肚,拖进船厂里头大修,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这三五年里,这艘航母就等于废了,动弹不得,等于说你花大价钱买的战斗力,有一大半时间都在船厂里趴窝。
这还不算完,伺候核反应堆,得要一大批高技术人才吧?工资待遇能低吗?
等到航母退役了,这事儿还没完呢!
船可以拆,里头的核废料你往哪儿扔?得找个没人的地方挖个深坑,层层包裹给埋了,后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得派人盯着,防止核泄漏。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一艘核动力航母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算下来,比常规动力航母要多花掉上百亿美元!
上百亿,还是美元!
这笔钱,拿来多造几十艘055大驱,把我们的舰队武装到牙齿,它不香吗?
钱的事儿咱先放一边,再说用起来的麻烦。
核动力航母,说白了就是个“移动的核电站”,走到哪儿都招人嫌。
你想想,你开着这么个玩意儿去别人家门口转悠,或者想去友好国家的港口停靠补给一下,人家第一个就得问你:
“你这船上的核反应堆安全吗?万一漏了咋办?”
很多国家的环保法规,直接就把核动力舰船给拒之门外了。
美国人为啥能开着核航母满世界跑?
因为人家在全球有几百个军事基地,盟友小弟遍天下,到哪儿都有自己的地方可以停,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咱们现在有这个条件吗?显然没有。
到时候真造出来了,结果发现哪儿都去不了,只能在自己家门口一亩三分地转悠,那这“无限续航”的意义又在哪里?
还有一点,更要命。
打起仗来,航母肯定是对方重点照顾的目标。常规动力航母被炸了,只要船没沉,想办法拖回来,修修补补还能再战。
核动力航母要是被击中,引发了核泄漏。。。
那完了,整艘船直接就成了个海上切尔诺贝利,谁还敢上去抢修?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连同整个编队一起报废,甚至污染一大片海域。
这种代价,我们能承受吗?
有人可能要说了,核动力最大的好处不是跑得远吗?
这个想法,其实是个误区。
航母出海,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出去单挑的,它身边总得跟着一大群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浩浩荡荡一大帮“带刀护卫”。
问题来了,你这个当大哥的是核动力,跑得是远,可你身边那帮小弟全是烧油的啊!
他们跑个几天就得找地方加油。
结果就是,整个航母编队的速度和航程,最终还是被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就是常规动力的护航军舰给限制住了。
大哥跑得再快,也得停下来等小弟,那所谓的“无限续航”不就成了个笑话?
现在咱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西太平洋这块地界,把家门口守好就行了,没必要天天往大西洋、印度洋跑。
在这个战略需求下,常规动力航母的航程,完全够用了。
还有人觉得核动力能跑得快,有速度优势。
这更是想当然了。
法国那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年法国人为了省事,直接拿了两台核潜艇上的反应堆装到了航母上,结果呢?最大航速才27节,跑起来还没咱们烧重油的辽宁舰快!
事实证明,航母跑得快不快,看的不是你用什么燃料,而是发动机的功率够不够大。
大力,才能出奇迹。
美国人之所以铁了心要搞核动力,那是人家有自己的特殊情况。
人家玩核技术玩了几十年了,技术积累厚得吓人,家里存的武器级核燃料都用不完。造了上百艘核潜艇,成本早就摊薄了。
更重要的是,当年美国海军内部,一群“核武器狂人”掌握了话语权,强行推动整个舰队都换成了核动力。
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在冷战时期也是核动力和常规动力航母搭配着用的,后来是因为航母总数减少了,才不得已变成了全核舰队。
美国人的路,咱们不能照着走。
咱们的路,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蹚。
“福建”舰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咱们在常规动力和电磁弹射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好高骛远,去追那个听起来很美的“核动力”标签。
而是应该先把十万吨级的船体造出来,继续用我们最成熟、最可靠的常规动力系统。
这样一来,我们能用更少的钱,在更短的时间里,造出更多的航母。
一艘核动力航母,就算再厉害,它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吗?
如果用同样的钱,我们能有三艘甚至四艘强大的常规动力航母,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海域,形成的战斗力和威慑力,难道不比那一艘所谓的“核动力航母”要强得多吗?
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
核动力技术我们也不能放弃,可以继续在实验室里研究。
等什么时候,我们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真正成熟了,能做到在航母整个服役期间都不用更换核燃料了,那时候再上核动力也不迟。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航母这东西,不是为了拿出去炫耀的奢侈品,它是保家卫国的利器。
实用,才是唯一的标准。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下一艘航母,是选择一条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充满未知风险和巨大开销的核动力之路?
还是选择一条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能够迅速形成规模战斗力的常规动力之路?
这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
一个是“不惜代价,一步登天”。
另一个是“小步快跑,实用为王”。
如果是你来做这个决定,你会选哪条路?把你的想法留在评论区,咱们好好聊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