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名人赛背后,藏着一种四川赛事经济发展新思路
9月27日晚,在位于凤凰山体育公园的成都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呐喊和欢呼声响彻云霄,由四川数字出版、四川数字世界与NBA中国联手打造的“2025聚星名人赛”在上万名粉丝的企盼中如期而至。与近期四川密集举办的其他赛事活动相比,这一场赛事展现出的特质十分突出:筹办快速、元素丰富、知名度高、经济辐射效益强。从性价比看赛事经济,这一场,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一个现象
惹眼又上座的是比赛
深度链接的是产业
场内,雷·阿伦、保罗·皮尔斯、理查德·汉密尔顿和尼克·杨等NBA传奇巨星,与王鹤棣、吴尊、范志毅、丁彦雨航等文体明星集结参与,拉开一场属于篮球的跨界狂欢。
场外,来自广东的陈沁女士早早地安排好了自己的五日四川游,两天在成都看比赛、看熊猫、游宽窄巷子和武侯祠,两天在乐山观大佛、吃美食,一天在德阳三星堆探秘古蜀文明。而来自山东的李欢则是和朋友准备好观赛后立马开启“特种兵式打卡旅游”,誓言“要把成都的美食一次尝个遍。”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体育比赛。深挖赛事设置,它更是一场名为“体育+”的产业深度链接。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本场赛事展现出的要素十分多元。最受关注的,当然是NBA传奇球星与中国各界名人的篮球比赛。无论是尼克·杨独揽41分获MVP,再现经典“问号脸”表情,还是王鹤棣凭借全场多次精妙传球获最佳队友奖,都赚足了眼球。主办方票务分析数据显示,本场比赛现场观众上座率达90%,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20%,分别来自重庆、广东、河南、江苏、山东等全国各地。
不少观众注意到,文旅元素在赛事中无处不在。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一针一线将2025聚星名人赛LOGO绣上四川特色。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光浩为NBA球星送出了熊猫刺绣挂画、皮影、茶具和蜀绣,何猷君把熊猫公仔送给雷·阿伦。
采访中,王鹤棣笑着推荐火锅、爆炒、串串,吴尊称爱上担担面,汉密尔顿直言想看熊猫,喜欢烧烤和火锅,皮尔斯学说方言“巴适得板”……偶像都推荐了,粉丝怎能不去试一试、玩一玩?至此,“体育+文旅”从赛场内延伸到了赛场外。
除此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背后的深度产业链接。9月7日,北京–NBA中国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和四川数字世界共同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除了携手举办“2025聚星名人赛”,还将共同推出两款融合四川元素的NBA授权游戏。以行业首个全链条数字资产服务系统──“COG游戏资产投融资联合体”为底座,这项游戏布局势必将进一步推动四川数字文化产业的实践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加速落地,“体育+游戏”衍生产业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一项判断
赛事经济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把视线拉到更远,四川的赛事经济已经跑出“新速度”。
据统计,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有22万人购票观赛,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全市入境的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同比增长72.5%。2025年成都马拉松报名人数超过28.75万人、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报名,预计赛事当周带入流量将超过10万人。
据四川省体育局,2024年四川举办县级以上赛事活动超1.1万场次,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达2004亿元、同比增长了7.3%。目前,以打造“跟着赛事游四川”为牵引,四川共串联推广美食、商贸、文化、旅游等资源超1000个,预计2025年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100亿元。
按照《四川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35年,体育产业将成为四川经济支柱性产业。
赛事经济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当务之急是,如何更好地串联资源,实现乘数效应?
答案早已写在四川省的各项布局里。
2025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引进高水平演艺赛事活动”,“推广‘跟着演艺(影视、赛事)去旅行’”。
8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体育局等联合制定《“四个跟着游四川”实施方案》,其中,《“跟着赛事游四川”实施方案》提出,将充分整合文化、旅游、体育、消费等方面政策资源,聚焦“引进知名赛、多办传统赛、打造自主赛”,发布“蜀里安逸促消费 跟着赛事游四川”赛事目录,推出“跟着赛事游四川”系列线路、产品,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释放消费活力。
事实上,先后两次发布的赛事目录已共计发布赛事232项,除了赛事本身,更配套开展了美食品鉴、工艺展示、文旅推介等丰富形式的活动,拉动经济消费作用十分明显。
显然,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体育+文旅”更是当前的一项重点。据了解,四川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接近12%,而赛事经济将如一汪活水,为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度赋能。
一种思路
将成熟IP与本地资源嫁接
降本增效快速激活地方经济
“2025聚星名人赛”结束之后,一个消息透露出来:2026年这项比赛将继续扎根成都!一个国际级的赛事IP将与成都结下深厚的缘分。
这背后,原因可能很多:IP在当地的接受度高、本土化落地到位、双方衔接的顺畅等等。对于观众来说,需求得到满足;对于主办方来说,经济效益好;而对于当地,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一场三赢的局面。
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赛事经济的发展思路:将成熟IP与本地资源嫁接,既能降低办赛成本,又能快速激活地方经济。
无独有偶,这样的案例,四川多地都开始在探索。
2024年12月,2024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举行期间,创新打造了世界杯公园暨混团黄金周活动,以赛事举办地四川省体育馆及周边玉林片区为核心辐射至成都全市,据赛事组委会统计,比赛带动消费3.8亿元。
今年2月,2025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首站“仁寿半程马拉松”在眉山市举办,比赛期间,当地推出免费游览三苏祠等景点、发放消费券、品特色美食等多重福利,让大家深入体验眉山市“一赛多游”服务体系,促进消费。
今年6月,2025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遂宁站活动开启。遂宁借体育赛事契机,让市民游客了解成都世运会。期间,还举行了国际时尚体育节,电音嘉年华、互动闯关、特色文创市集、老爷车展等一系列配套活动,以赛促旅。
……
他们的路径是一致的:以引进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为契机,拓展本地多元消费场景,让赛事“走出”赛场,将知名IP赛事活动的“流量”转换为本地经济的“增量”。成本可控,效益翻倍。
笔者认为,这里还有两个核心注意点:一是要做好本土化转化,二是需要提前布局做好消费承接。在引进之前,地方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本地是否有承接该IP的能力,是否有共通的属性适于嫁接和落地,是否有需求的市场等,避免引进IP 后产生“水土不服”。此外,下“先手棋”,提前布局好多元的消费场景,将成为是否能接住流量的重要环节。
当名人赛的热闹散去,五粮液体育中心的门口,梅干菜扣肉饼小推车前,摊贩刘云(化名)开始盘点一晚的收入。8元一个现烤现卖,今晚她卖出了接近60个,“凤凰山一到比赛日,球场周边就热闹得很!”去年,敏锐的触觉将和她一样的不少同行吸引到这里,饼摊销量从原来的二、三十个变为现在的五、六十个。春江水暖鸭先知,刘云说:“听说今年的比赛、演唱会都会更多嘞,对我们来说也是好消息。”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
记者 | 张药滟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