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 12:34

注意了!65岁后血糖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别自己吓自己!

在门诊,我经常遇到一些65岁以上的老糖友,拿着血糖记录本,愁容满面地来找我:
“梅医生,您看!我昨天吃完饭血糖跑到9.5了,是不是不行了?”
“我隔壁老张说空腹血糖必须控制在6.1以内,我天天7.0,这可怎么办啊!”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先安抚他们:“老哥哥/老姐姐,别拿年轻时的标准或者别人的标准来硬套自己这把年纪的身体。
过了65岁,咱们控糖的目标得‘与时俱进’,讲究的是一个‘安全第一,量体裁衣|
今天,我就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说清楚65岁以后的血糖到底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

为什么65岁后血糖标准可以“放宽”?这不是不负责,恰恰是最科学、最人性化的做法。主要原因有三:
1.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会变差,可能突然就心慌、头晕、出冷汗,甚至昏迷。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脑梗, fall(摔倒)一下造成的骨折,对老年人来说都是致命打击。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血糖”而冒低血糖的风险,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并发症是“慢性子”:糖尿病并发症是长年累月血糖失控的结果。
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控糖的重点更倾向于避免急性危险(如低血糖、高渗昏迷) 和改善当下的生活质量,而非执着于预防二三十年后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合并疾病多: 老年人常同时有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减退等多种疾病。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需要多种药物,增加肝肾负担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那么,到底不超过多少算“安全”?这个没有绝对统一的答案,但根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和我的临床经验,可以遵循以下分层目标。
请您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切记:最终目标需由您的主治医生定夺):
第一:身体硬朗,没啥其他大病如果您年龄虽大,但身体底子好,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生活能自理,思维清晰。
空腹或餐前血糖:控制在 6.1 - 7.0 左右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 8.0 - 10.0 左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 7.0% - 7.5% 以下
——这说明您控制得非常理想!
第二层:身体情况一般,合并一些慢性病这是大多数老年糖友的情况,可能有一些高血压、冠心病,但病情相对稳定。
空腹或餐前血糖: 控制在 7.0 - 8.5 左右
餐后2小时血糖: 控制在 10.0 - 12.0 左右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 7.5% - 8.0% 以下
——这个范围非常好,安全且可行!
第三层:身体较弱,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如果您身体基础较差,有严重的心衰、肾衰或晚期肿瘤等,预期寿命有限。
空腹或餐前血糖:控制在 8.5 - 10.0 左右也可接受
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 12.0 - 14.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 8.0% - 8.5%*以下
——核心目标是避免高血糖急性并发症和严重低血糖,怎么舒服怎么来。
医生的核心建议:1. 别跟数字较劲:偶尔一次血糖超标,天塌不下来!不要因此焦虑地加大药量或不敢吃饭。要看长期的趋势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2. “稳”比“低”更重要:避免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平稳的血糖曲线远比单纯追求低数值更有益健康。
总结一下:各位老糖友,65岁以后,咱们的血糖目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越“稳”越“安全”越好。
只要你的血糖值在医生为你设定的个性化目标范围内,没有频繁的低血糖,吃得下、睡得香、有力气,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放下焦虑,科学控糖,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了!65岁后血糖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别自己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