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个税新规落地:算算你能省多少钱?
2025年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从业人员个税预扣预缴新规正式生效,核心是将“按次计征”调整为“累计预扣法”,并统一适用3%-45%的超额累进税率。
这一变化并非简单的计税方式调整,而是精准适配了平台经济下灵活就业的收入特点,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从业类型的群体产生了差异化影响。
低收入兼职从业者:税负显著降低,资金压力缓解
这类人群多为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单的兼职者,收入不稳定且单月金额较低,是新规的主要受益群体。新规引入的5000元/月减除额和累计预扣机制,彻底改变了旧政策下“无扣除、高预扣”的现状。
以大学生小李为例,他课余在众包平台承接设计任务,2025年10-12月收入分别为3000元、4500元、2800元。按旧政策,每次收入需按“收入×80%×20%”预扣个税,三个月分别预缴480元、720元、448元,合计1648元。
而新规下,累计收入10300元,扣除20%费用(2060元)和15000元累计减除额后,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无需预缴任何税款。对小李而言,不仅全年税负归零,更避免了先预缴再退税的资金占用,兼职收入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中等收入全职灵活就业者:预扣更合理,汇算更省心
这类人群以平台收入为主要生计来源,如全职主播、外卖骑手等,月收入相对稳定但存在波动,新规使其税负与实际收入水平更匹配。
外卖骑手老王每月配送收入约1.5万元,无其他收入来源。旧政策下,平台每月按“15000×80%×20%”预扣2400元,全年预扣28800元。
新规执行后,每月计算方式变为“(累计收入×80% - 累计减除费用)×税率”。以10月为例,应预缴(15000×80% - 5000)×3% = 210元;
若全年收入稳定,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12×80% - 60000 = 84000元,适用10%税率,全年应纳税额为84000×10% - 2520 = 5880元,月均预扣约490元,较旧政策每月少缴1910元。
同时,平台代扣代缴机制让老王无需自行申报,只需在次年汇算时核对信息即可,大幅降低了税务处理成本。
高收入多平台从业者:预扣精度提升,合规要求更高
这类人群如头部主播、多平台内容创作者,收入高且来源分散,新规在规范申报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计税和过度预扣。
头部美妆主播张女士同时在两个平台直播,10月平台A收入8万元,平台B收入6万元。
旧政策下,两平台分别按“80000×80%×40% - 7000”和“60000×80%×40% - 7000”预扣,合计预缴30600元。
新规中,两平台均采用累计预扣法,平台A计算:(80000×80% - 5000)×35% - 7160 = 12590元;平台B计算:(60000×80% - 5000)×25% - 2660 = 7840元,合计预缴20430元,较旧政策减少10170元。
但需注意,次年汇算时需合并两平台收入及其他综合所得,若全年应纳税额与预缴额有差异,需及时补退税。
此外,税局可跨平台获取收入数据,彻底杜绝了瞒报漏报空间。
零星收入从业者:合并申报减负,合规门槛降低
这类人群如偶尔接单的文案写手、兼职摄影师,单笔收入低但频次高,新规允许5000元以下零星收入合并按季度申报,简化了流程。
例如,自由摄影师陈先生每月接2-3单小型拍摄,每单收入1500-2000元,季度收入约5000元。
旧政策下,每笔收入需单独申报,若单笔超800元即需预扣个税,全年预扣约800元。
新规执行后,其季度收入未超5000元,可合并申报且无需预缴,全年税负归零。
同时,平台会自动归集收入数据并代办申报,无需陈先生逐一整理票据,合规难度显著降低。
总体来看,此次个税新规是对平台经济税收征管的精准优化:低收入群体获得实质性税负减免,中等收入群体实现预扣与实际税负匹配,高收入群体在合规前提下降低预缴压力,零星收入群体则享受流程简化便利。
需特别提醒的是,预扣预缴并非最终纳税结果,所有从业者仍需在次年3-6月通过个税APP完成汇算清缴,确保综合所得申报完整准确,才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