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用的“手机充电”,竟藏着4个伤机误区,90%的人都在犯
前几天帮同事修手机,拆开一看,电池鼓得像个小馒头——她才用了1年的新手机,就因为充电习惯错了,直接报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给手机充电,但90%的人都不知道,那些习以为常的操作,正在悄悄“谋杀”你的手机电池。今天就拆解4个最容易踩的充电误区,帮你的手机多撑2年。
第一个误区: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才充电,电池反而死得快。
很多人觉得“把电用完再充”能保护电池,其实现在手机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它的“记忆效应”几乎为零,反而最怕“深度放电”。当电量低于20%时,电池内部电压会急剧下降,长期这样充,会直接缩短电池循环寿命。正确做法是:电量降到30%-50%就插充电器,既不影响使用,又能减少电池损耗。
第二个误区:睡前插着充电,“满电后会自动断电”是谣言。
“我晚上充一整晚,早上拔了就行”,这是最常见的误区。虽然现在手机有过充保护,但当电量充满后,充电器会进入“涓流充电”模式——反复给电池补电,让电量维持在100%。长期满电存放,电池会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活性物质会慢慢老化。建议睡前充电时,把电量充到80%-90%就拔,或者用手机自带的“夜间充电保护”功能,避免长时间满电。
第三个误区:边充电边玩手机,“会爆炸”是夸张,但“伤电池”是真的。
“边充边玩会炸”的说法有点吓人,但边充电边刷视频、打游戏,确实会让手机“超负荷”。充电时手机本身会发热,运行高耗电APP会让CPU和电池同时升温,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导致容量快速下降。如果实在需要用,建议别玩高耗电项目,比如只回个消息、看个文字,减少手机发热。
第四个误区:随便用充电器,“能插上就行”最伤手机。
家里的充电器堆成山,随便拿一个就用?其实不同品牌、型号的充电器,电压和电流输出不一样。比如用平板的快充头给普通手机充电,电流过大可能会击穿电池保护板;用旧的慢充头给支持快充的手机充电,会让充电时间变长,电池长期处于“慢充高温”状态,同样会受损。正确的做法是:尽量用手机原装充电器,或者选择和手机充电参数匹配的第三方充电器。
手机电池的寿命,其实藏在每一次充电里。不是手机用得久了就会坏,而是错误的习惯,让它提前“退休”。
下次充电时,不妨多注意一点:电量到30%就充,别充到100%,不用杂牌充电器,边充边玩时尽量少刷视频。毕竟,一部电池耐用的手机,比频繁换手机更省心也更省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