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21:10

交通科技月月谈 | 绿色高效“光充储”智能微网应用

【来源: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第十六期
Vol.16
交通科技月月谈
本期话题
在薄弱电网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施工中,路域绿电自洽面临诸多挑战。传统施工用电高度依赖柴油发电机,不仅碳排放高、成本昂贵,且在电网薄弱地区,电力供应稳定性差,难以满足施工设备的用电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四川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合蜀道清洁能源集团和智能建造科技公司,通过构建“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有效解决了薄弱电网区域高速公路绿色工地场景下路域分布式能源的应用难题。本期《交通科技月月谈》特邀西香高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砚戈,深入解读该系统。

关键技术
该技术通过构建“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同步解决施工用电保障与节能减排两大问题。白天由光伏发电系统提供清洁电力供给,储能系统在削峰填谷的基础上为施工现场提供动态扩容与用能保障,既降低施工用电成本,又减少传统能源依赖;智能微网控制系统则实时优化能源调度,确保施工用电连续稳定。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该技术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光伏安装及结构优化;
2.充储一体系统建设;
3.电动工程机械供能充电桩;
4.施工现场能效管理平台;
5.智能微网控制平台。

光伏安装

充储一体系统

电动工程机械供能充电桩
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如下:
1.实现施工高比例绿电自洽
通过多能互补和智能调度强劲赋能,其光伏发电模块采用高效单晶硅组件,结合智能跟踪支架可综合提升发电效率达15%,同时采用自主研制的储能系统,满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需求,有力保障施工用电,提高建设场景下绿电自洽比例。
2.模块设计、永临结合
采用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其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拆装和转运。项目完工后,“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硬件设备还可结合运营期路域清洁能源建设情况重复利用。
3.智能调度、动态优化
建立分时电价响应机制,动态规划储能充放电时段。运用动态负荷匹配技术,利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典型用电场景数据(如隧道照明、拌合站电机等),自动优化调整微电网出力,实现“源-网-荷-储”精准匹配。采用静态开关技术,实现离网/并网无缝切换。

应用与成果
该技术已在G7611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高速公路施工期推广应用,实现对区域内丰富光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据估算,该项目实施后主要产生以下效益:
经济效益:每年综合年均利润达51万元,总体效益可观。
生态效益:25年运营期内,总发电量可达到422万kWh,与火电厂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678吨,节约标准煤约1272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也为类似区域交通建设提供了绿色低碳新范式。
目前,该技术已入选中国公路学会的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

此外,项目已规划建成投运35kV、110kV高压供电网络,形成了以西香高速为依托的绿色能源整合、输送、消纳通道。


展望
“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公路建设领域的应用是实现交能融合发展及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体现,其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将引导行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推动了交通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快速转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通科技月月谈 | 绿色高效“光充储”智能微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