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21:10

眼睛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脑血栓找上门了,提醒:千万不可当小事





本文171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前不久,家住长沙的王阿姨在厨房做饭时,突然感觉左眼看东西模糊,左侧视野像被一块阴影遮住。她以为是眼疲劳,就坐下休息。没想到十几分钟后,说话开始口齿不清,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确诊结果令人吃惊:脑血栓,已是急性期。
医生说,如果王阿姨再晚来半小时,后果可能是偏瘫甚至生命危险。
很多人以为脑血栓发作前一定会头痛、晕倒,其实,有时候它的信号就藏在眼睛里。眼睛是大脑的“前哨站”,当脑部血流受阻,最先受影响的,往往就是视觉系统。

一、眼睛发出的求救信号,别再忽视了1. 突然视力模糊或短暂失明
医学上有一个术语叫 一过性黑矇,意思是眼前突然一黑,几秒到几分钟后恢复。这种情况常被误认为是低血糖或疲劳,其实可能是脑血管短暂缺血的表现。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指出,这类症状往往是颈动脉硬化或脑动脉血栓早期征兆,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不容小觑。
2. 单眼视野缺损
若发现某一只眼睛的某一侧突然看不见,或者看东西像被“遮了一块”,这可能是视神经传导通路出现了问题,而这条通路正是连通眼睛与大脑的“高速公路”。
这种视野缺损,往往提示大脑后部供血区域出现了血栓风险,需立刻就医。

3. 眼球活动异常或复视
当脑部血管受阻,影响到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时,可能会出现复视(看到重影)、眼球偏斜,甚至眼皮下垂。这类症状常常被误认为是眼肌疲劳,殊不知背后隐藏的是脑干缺血的警告。
4. 眼前飞蚊增多或闪光感
虽然多数“飞蚊症”是眼部玻璃体老化所致,但如果短时间内飞蚊急剧增多,伴有闪光感,也需排查脑部血管问题,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二、脑血栓为何“盯上”眼睛?背后原理你得懂大脑通过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获得供血,而这些动脉也是眼睛的主要血液来源。一旦这些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血流堵塞,位于“前线”的眼睛最早“断粮”。
视觉系统对缺血极为敏感,稍有异常就会“报警”。研究表明,约有15%-2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视力相关症状,但多数被忽视。
因此,眼部症状不仅仅是小问题,它可能是大病的序曲。

三、哪些人是脑血栓的“高危选手”?脑血栓不是“老年病”,这些人群同样危险: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被称为“脑血管三高”,是血栓形成的温床。
吸烟、酗酒者:烟酒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栓生成。
久坐不动、肥胖者:血液流速减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并向脑部传播。
有心房颤动病史者:心律不齐易导致心源性血栓,进入脑部堵塞血管。
有卒中家族史者:遗传因素会增加血管病变风险。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指出,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病例超300万例,其中脑血栓占比超过70%,且发病年龄正逐年下移。

四、如何防范脑血栓“突袭”?这几点牢牢记住1. 不轻视眼部任何异常
突然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等,要第一时间就医,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不能仅靠滴眼药水“糊弄”。
2. 定期体检,重点查血管
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脑部磁共振(MRI)或MRA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早发现、早干预。
3. 控“三高”,是基础也是关键
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任何指标异常都可能为血栓埋下隐患。

4. 动起来,别坐太久
久坐是“慢性杀手”。建议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5. 不擅自停药
尤其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降脂药物(如他汀类)的人群,不能自行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疗程。

五、结语:别让一只眼睛“看穿”你的大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大脑健康的“晴雨表”。当它出现异常,千万别只当作“用眼过度”。有时候,它不过是在替大脑“喊疼”。
脑血栓发作争分夺秒,早识别、早治疗,才有可能避免悲剧。
请记住:眼睛的问题,可能是大脑的求救信号。别等下一次黑蒙、模糊,才想起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脑卒中早期识别与干预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科普讲座:《视觉异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眼睛出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脑血栓找上门了,提醒:千万不可当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