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7万停车费惊现四川!景区系统故障酿天价乌龙东主不敢取车》
9月28日,四川眉山瓦屋山景区外,一位游客的停车经历在网络上掀起波澜。他的手机支付界面赫然跳出21474836.47元的停车费账单,停车时长仅4小时54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系统还标注“支付立减5元”,减免后金额仍高达两千余万元。支付页面弹出的红色警示框“金额过大,请确认”,将这场荒诞剧推向公众视野。涉事游客在视频中哭诉不敢取车,而熟悉景区的网友指出,正常停车12小时费用不过20元。舆论迅速发酵,景区工作人员当天下午紧急澄清:问题停车场位于景区外围,并非景区管理范畴。景区自营停车场收费标准透明,白天20元、过夜35元,且有专人值守。工作人员推测,天价账单源于系统故障,车主可能仅打开支付界面未实际缴费,并直言“发视频或为博关注”。
后续调查揭开真相:该停车场实为金花桥社区集体运营的临时停车区。社区负责人证实,事件起因是系统故障——车主未按流程在出口处等待车牌自动识别,而是提前扫码输入车牌号,触发计费模块错误。实际出场记录显示,该游客已于27日正常缴费20元离场。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故障并非首次发生,9月初已有网友遭遇相同金额的异常账单。
这场乌龙背后,折射出景区周边停车管理的深层隐忧。涉事停车场事发时无人值守,入口未公示收费标准,而洪雅县2024年景区周边停车场投诉量同比激增37%,集中于“未明码标价”“计费混乱”等问题。尽管政府规定24小时收费上限10元,但该停车场系统基础费率设置远超指导价千倍,暴露监管盲区。
技术漏洞更值得警惕。专业人员指出,21474836.47元恰是32位有符号整数最大值(2^31-1),表明系统未设置单日收费上限,跨日计费时日期模块与费率模块冲突导致金额指数级膨胀。此类廉价自助系统缺乏实时纠错机制,成为乱象温床。
公众对事件的强烈反应,实则源于旅游消费信任危机。从雪乡天价商品到三亚海鲜欺诈,频发的市场乱象已侵蚀游客对“明码标价”的信心。尽管景区快速响应修复系统,但重建信任需系统性变革:建立统一智慧监管平台,实时同步收费数据;强制停车场配备值守人员或24小时客服;设置投诉直通渠道,对违规运营方实施高额罚款与行业禁入。
天价停车费闹剧虽已平息,但技术缺陷与管理失序的警示犹在。景区与监管部门需以此为契机,推动周边停车规范化,让游客出行少些糟心、多些安心。唯有筑牢制度根基,“明码标价”才能真正成为旅游市场的基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