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多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这些差距要留意
2025年9月,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的补发款密集到账,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县域,超1.8亿领待遇的老人都收到了这份实惠。但不少人查完社保卡犯了嘀咕:上海的亲戚单月多领65元,自己在黑龙江只多10元;镇江的老人一次性补了160元,有的地方却要等月底才发。其实这些差距都藏在政策细节里,摸清门道心里才踏实。先看最直观的地区差,核心是地方财政实力在“说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早有明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20元,由中央财政支付的部分从123元涨到143元。但实际到手多少,全看地方财政的“加码力度”。上海在国家标准上再追涨45元,总共涨65元,调整后每月达1555元,稳坐全国第一;北京涨37元后到998元,眼看就要突破千元大关。而黑龙江省级标准只多补10元,每月刚到163元,和上海差了近10倍。
就算同个省份,内部差距也很明显。江苏省级标准是247元,但昆山能给到690元,常州上调25元后才515元。镇江这次上调20元后标准达293元,比省定最低标准高出45元,全市45.04万人都享受到了福利,1到8月的差额已经随9月养老金一并发放到位。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经济发达地区财政补贴能占到基础养老金的七成以上,自然能给出更高待遇。
再看个人差,缴费档次和方式直接决定“额外收入”,选对了每月能多领几百元。基础养老金是“保底钱”,同一地区不管缴多缴少都一样,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距能拉到十倍以上。黑龙江今年就优化了缴费档次,取消700元和900元档,新增4000元和5000元档,选5000元档每年能拿140元政府补贴,缴满15年光个人账户每月就能多领近400元。衡阳县有村民算过账,选每年200元最低档,缴满15年个人账户每月才领20多元;要是选每年3000元档,加上补贴和利息,每月能领220元,差距立竿见影。
特殊群体的差距主要在高龄补贴,70岁以上待遇分层明显。全国31个省市都已建立高龄津贴制度,辽宁的政策很实在,65-79岁每月多领5元,80岁以上多领10元,叠加基础养老金后,80岁以上老人每月最高能领到184元。广东的划分更细,70-80岁加20元,80-90岁加30元,100岁以上直接加200元,不同年龄段的照顾精准到位。这些补贴会和养老金一并发放,对高龄老人来说是实打实的生活补充。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是兑现速度差,有人自动补发,有人得等仨月。衡阳县明确,已领待遇的21万多老人不用申请,7月起的差额自动补发,9月底前全部到位,全县每月共增发424.87万元。陕西潼关则需要先完成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通过后才会补发差额,不少老人9月中旬才收到这笔钱。不过社保部门也说了,只要符合条件,差额一分都不会少,只是发放时间有早晚。
养老金上调是实打实的惠民好事,这些差距既是地区发展的阶段性体现,也和个人缴费选择直接相关。你所在的地方基础养老金涨了多少?当年选的缴费档次现在看来划算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