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能消肾结石?医生:消除肾结石有3个最佳方式,不止多喝水
在肾脏疾病当中,结石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它不像其他病那样容易通过药物控制,也不总是会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时候,它在悄悄生长,直到有一天引发剧烈的腰痛、血尿、甚至肾功能受损,才被人重视起来。
每年国内因为结石而住院的患者不在少数,而“多喝水就能排掉结石”这样的说法也几乎人人都听过。然而,这种说法虽然有一点道理,却远远不够。现实中,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光靠多喝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人每天喝了三四升水,结石依然在慢慢长大,甚至越长越大。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水对结石确实有帮助,但它的作用更多在于“预防”和“辅助”,并不是“治疗”的核心。
肾结石的本质,是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在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发生结晶沉积,这些晶体一点点聚集,最后形成固体块。如果尿量充足,尿液就会被稀释,浓度不容易升高,结晶的条件就不容易形成,这就是为什么医生总强调“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的原因。
美国泌尿学会有一项研究显示,尿量超过2升的人群,结石复发风险比尿量不足1.5升的人低约40%。但是,如果结石已经形成,尤其是直径超过5毫米以上,光靠喝水就想让它“溶掉”或“冲出来”,这种可能性就非常低了。
很多结石表面有微小的凹凸,水流根本无法把它冲走,只能被动等待它是否会在某次尿液冲击时移动,这种机会其实非常小。
所以,在结石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光靠多喝水肯定不行,还得有更科学的方法来配合。其次,饮食结构的调整是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很多人以为结石就是“钙太多”造成的,于是干脆不敢喝奶、不敢吃豆制品,但事实远比这复杂。大约70%的肾结石是草酸钙结石,这类结石的形成,与草酸的摄入和体内代谢密切相关。
菠菜、韭菜、坚果、巧克力、茶叶,这些看似“健康”的食物里草酸含量都很高。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过量摄入草酸的饮食者,结石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
更重要的是,如果饮食中钙摄入太低,草酸反而更容易被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肾脏排出,导致尿液中草酸浓度上升,从而加重结石形成。
因此,在饮食上并不是一味“忌钙”,而是要做到“钙草酸平衡”,比如每天保持适量奶制品和绿叶菜的摄入,同时控制坚果、巧克力、浓茶的量,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结石材料的堆积。
再者,运动在结石管理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肾结石不是一块固定不动的石头,它有时会“卡”在肾盏、肾盂或者输尿管的某个位置,阻碍尿液流通。
轻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上下楼梯等,能让肾脏和输尿管产生轻微的震动,从而有助于一些小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日本东京大学泌尿科的研究发现,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患者,坚持每天快走30分钟,三个月内有56%的人自然排出了结石,而未运动组的排出率只有27%。
这表明,运动在促进小结石自然排出方面的价值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当然,这种方法对较大结石的作用有限,但对早期阶段的患者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辅助策略。
与此同时,还有一点常被忽略,那就是“尿液的酸碱性”。不同类型的结石,形成的条件不同,有些喜欢“酸性环境”,有些则更容易在“碱性环境”下形成。
比如尿酸结石通常发生在尿液偏酸的情况下,如果能适度提高尿液的pH值,就能阻止它继续扩大甚至促进它溶解。
柑橘类水果、蔬菜、碳酸氢钠等食物可以帮助尿液碱化,而红肉、动物内脏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则会让尿液更酸。
英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建议,有尿酸结石倾向的人,每天保证一半以上的蔬菜摄入来自碱性食物,可以让尿液pH提升到6.5以上,这种环境对尿酸结石的抑制效果最明显。
换句话说,尿液的环境如果不调整,结石就像有了“温床”,越喝水也没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不得不说,那就是“已经长得太大”的结石,这时再谈什么喝水、饮食、运动基本都没意义了。超过1厘米的结石,在尿路中几乎不可能自然排出,甚至可能卡在输尿管里,引起肾积水、感染,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学会的指南,直径大于10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率不到10%,绝大多数需要通过体外碎石或手术取出。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无创治疗方式,通过震波把结石击碎成更小的颗粒,方便它们随尿液排出。而对于位置特殊、形状复杂的结石,可能还需要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介入手段。也就是说,面对“顽固型”的结石,应该及时求医,而不是一味“等它自己掉”。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对肾结石最大的误区,就是“掉以轻心”。他们总觉得这就是个“小石头”,多喝点水、吃点利尿的食物就能搞定。
殊不知,这种想法往往是让病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肾结石一旦引起尿路梗阻,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这种损伤即便手术也无法恢复。
还有不少人因为长年反复结石,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所以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预防”才是更重要的。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摄入是基础,但同样重要的还有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定期体检。特别是已经有结石史的人,每年最好做一次肾脏和泌尿系统的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新结石的苗头,在它还没“长大”前就采取措施。
总而言之,肾结石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背后往往是多年生活方式的积累结果。多喝水固然有用,但如果只靠这一点,不改变饮食结构,不增加身体活动,不关注尿液环境,不进行定期筛查,那么结石迟早还会回来。
解决结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只是“冲走”那么简单。科学的方法,往往不是最“激进”的,而是最“平稳”的。
对于那些已经有过结石的人来说,学会这套方法,不仅是为了摆脱疼痛,更是为了保护肾脏,留住它的过滤功能和排毒能力。这件事看起来平常,但对未来几十年的健康意义,远比想象的大得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肾结石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朱 元,隔姜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及炎症状态的影响,九江市中医医院,2024-0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