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9 20:35

四川省民用机场数量+1(客货)!预计2026年开工,可起降C919飞机

全国270+座机场时代,四川第19座来了:内江机场能把川南从“空白”变成“落地机会”吗?

看到这个数字,第一反应是惊讶:截至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已突破270座,四川以18座位列全国第三,西南地区最多。说实话,四川这几年的机场扩张速度比很多人想的还快,不仅成都两大国际枢纽在带动周边,省内形成的“2+14”支线网络也在悄然改变出行半径。再过不久,乐山通航后四川民航网将达到19座,覆盖15个市州,这种密度意味着资源重新分布,机会也随之而来。
内江机场的规划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定位4C级客货共用,跑道2600米、航站楼2.5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50万人次、货邮5000吨,能承接C919、A320、B737级别的飞机。这不是一个小工程,项目已通过选址评审并获民航局批复,预可研正在推进,计划2026年开工、2028年前后投用。把时间点放在手边,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短期内可见成效的项目,而不是十年以后的远景规划。

内江机场真正的价值,不仅是多一条航线那么简单。首先,它会填补川南的航空空白,让内江及邻近地区与成渝主枢纽形成错位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其次,机场带动的是物流与临空产业链,从货运到保税、从冷链到维修,这些都是能直接落地的产业机会。我有个朋友小李在内江做农产品冷链,他跟我说,过去大批鲜果要靠公路跑一夜到成都,现在有了空运预期,厂家愿意投冷库和包装线,这种链条一旦成型,供给端的效率就会被重新定义。
但别急着只有庆祝,风险也很现实。需求不起来,航线就难以持续,周边机场的航线拉扯会带来客源分流,土地、环保和噪音问题也可能激化社会成本。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把“机场”变成“可持续的增长曲线”,而不是建成后停留在投资账本上的一行数字。为此,我觉得地方需要在规划上先做减法,在运营上做加法:先以货运和支线旅客打开市场,给航空公司启动补贴窗口期和时刻保障,和高铁、公路节点在时间上无缝对接,逐步引导旅客习惯。同时要靠政策吸引MRO维修、物流分拨、临空加工等下游企业先入驻,形成“有货、有班期、有配套”的三角生态。

更重要的是把机场和当地的产业、旅游、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内江不是抽象的地名,它有农产品、有旅游景点、有本地中小企业。我建议当地在机场建成前就先做几件事:把最有出口潜力的产业名单列出来,和航空货运公司谈专属舱位;把旅游企业和航司联合打包短途线路,做试运营的促销季;把职业培训和机场服务岗位挂钩,避免模块性人才短缺。这样一来,开航首年就能看到客货双向支撑,而不是只有热闹的首航仪式。
放眼未来,四川提出到2035年民用运输机场28个、通用机场80个左右的规划,并非简单堆数字,而是配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布局。内江机场如果能在路网、产业链和市场培养三个方面形成合力,那么它带来的不是单一的交通改善,而是一个能拉动川南就业、物流升级和旅游联动的复合引擎。反过来,如果只把它当成“面子工程”,那就难逃补贴后出现的空包票困局。

说句个人感受,看到家门口有机场落地,我既期待也谨慎。期待的是每天多一种出行选择,生意人能更快把货卖出去,年轻人能有更多外出去向;谨慎的是如果没有配套政策和市场培育,这样的基础设施很容易成为“有形但无效”的存在。你身边有没有因为机场规划而开始调整生意或生活安排的人?你认为内江机场开通后,最先受益的会是什么行业,最需要避免的风险又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民用机场数量+1(客货)!预计2026年开工,可起降C919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