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个县城很低调,三省交界,青藏高原东边,藏着3个绝世美景
阿坝县把“限流”写进门票系统,把“修路”写进工作报告,把“摄影赛”写进年度预算,三件事同一天挂网,等于把“我想红”写在脑门上。2024年5月莲宝叶则旺季门票120元,上限5000人,预约通道一开,2小时售罄。
景区把数字卡得死,不是石头扛不住,是怕口碑扛不住。
高原生态一次被踩坏,修复要花十年,十年里游客早跑隔壁甘南。
先限人,再涨价,表面保护,实则把稀缺卖成高价,谁抢到票谁自觉发朋友圈替它打广告,广告费都省了。
神座村那条烂路修了十年,今年10月宣布铺柏油。
交通厅公告里写“全面改造”,预算没写,只写“涉农整合资金”。
这笔钱从哪来?
从每位游客未来要掏的民宿款里预支。
路好走,轿车能进,床位就能涨价。
村里23户民宿,去年120元一晚,今年样板房出来,挂牌价直接翻到280元,含挤牛奶和看星星。
挤牛奶只需十分钟,星星不用电,成本零,利润翻一倍。
修路,百姓涨价,游客买单,三方都笑,只有钱包在哭。
阿坝晨雾摄影大赛奖金5万元,投稿截止11月30日,规则里暗埋一条:获奖作品版权归县文旅局。
摄影师熬夜挨冻拍到的照片,以后印成宣传册、做成海报、挂在官网,一分钱稿费不再给。
5万买一堆高质量宣传图,比请明星代言便宜多了。
气象数据说9月到11月晨雾概率80%,大赛时间卡得准,等于把老天也写进合同。
无人机要报备,限高120米,表面为安全,实际是怕飞手拍到对面山头的矿区。
真相比晨雾更浓,只是没人敢调参数。
三省交界的牌子挂在县城入口,却迟迟不建高速路口。
留一条国道,车跑得慢,才能在县城吃住一晚。
交通越不方便,停留时间越长,酒店、饭店、加油站三家笑。
隔壁若尔盖早就通高速,游客当天往返,县城只赚一张门票。
阿坝县故意让路难走,把“慢”做成旅游产品,谁嫌累,谁就别来,来的都是舍得花钱的时间富人。
莲宝叶则电瓶车15元一段,过去免费,现在收现金。
司机说油价涨,其实油价跌回三年前。
真正的原因是限流后人数减半,车费收入腰斩,靠电瓶车把缺口补回来。
环保栈道铺木板,每块成本120元,收15元刚好够维护,算得比账本清。
游客以为在为环保出力,实际在为景区利润打工,还自愿拍照替它宣传,劳动力免费。
神座村挂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牌子是农业农村部发的,评审指标有一条:年接待游客增长率。
要拿牌子,就得让人来,路烂谁来?
先修路,再拿牌,拿牌后涨价,一步都不浪费。
280元的民宿里放一台制氧机,成本300元,能用三年,平均每天折旧3毛,收你30元一晚“氧吧费”。
机器嗡嗡响,游客心里踏实,老板心里笑:比种青稞划算多了。
阿坝县把“低调”唱成高音,每一步都算得精。
限流是饥饿营销,修路是基建投资,摄影赛是免费广告,三省交界是地理优势,更是心理暗示:来一趟,打卡三省,值。
真正低调的,是隔壁那些不收门票、不搞比赛、不上热搜的村子,它们没预算写新闻,也没钱请媒体,才真叫“藏”。
你说这是保护生态,还是保护钱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