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大结局前瞻,二妞周燕惨死,韶华没悬念,宋萍最意外
昨晚守着电视等褚韶华翻盘的人,估计都跟我一样,手心全是汗。酷云实时数据蹦到3.1%那一刻,微博直接爆了,#褚韶华法庭高光时刻#冲上榜首,五亿人同时在线围观一个民国女人把满堂男人怼到闭嘴。
我脑子里只剩一句:她到底凭啥能把收视率干到卫视今年第一?
答案其实特简单——人家真懂药。
李一桐自己说的,开机前三个月她天天泡在中药房,抓药、切片、闻味,手被黄连苦到发麻。
所以法庭上那段八分钟自辩,她张嘴就是“当归尾活血,白芍止痛,川穹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语速快得跟背家谱似的,镜头切到对面律师,脸色绿得能掐出胆汁。
观众哪见过这场面?
古装大女主靠嘴炮,现代职场剧靠金手指,褚韶华直接甩药方,把“专业”两个字拍在男人脸上,爽得头皮发麻。
更狠的是,这女人真有原型。
历史博主@民国纪事扒过,褚韶华套的就是青岛“国药女王”周志俊的壳:丈夫早死,23岁接手宏仁堂,十年干成华北最大中药行。
剧里她把迟春堂从三间小门面扩到七家分号,连招牌药“韶华丸”都照扒周家当年卖疯了的“志俊丹”。
所以看剧时那种“开挂”感不是编剧胡来,是真人真事——民国确实有这么一位姐,靠认药、配药、卖药,硬是把男人饭碗端到自己桌上。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熬成女王。
康二妞坠楼那场戏,我直接按了暂停,缓了十分钟。
她摔下去之前,手里还攥着褚韶华给的“赎身钱”,银票被风吹得哗啦啦响,像抽耳光。
王艺瑾这新人把绝望演得太具体了:嘴角抽一下,膝盖软一下,最后那声“姐,我干净不了”直接把我眼泪干出来。
旧社会窑姐想翻身,先得自己先跳下楼,血溅当场才算“自由”,这什么狗屁逻辑?
可史料里一翻,1934年济南“临芳楼”真有过集体跳楼,七个人,只活了一个。
剧里把血包减到一人,已经算手下留情。
相比之下,周燕的死法就显得很“爽文”。
她为了两千大洋诬告褚韶华,最后被判枪决,刑场上还穿着那身貂,观众弹幕齐刷“活该”。
我查了当时《申报》,1929年上海一桩诬告案,原告拿了1800块现洋陷害药商,结案时真被枪毙。
编剧把数目涨到两千,不过让数字更整,购买力折合今天六十万——一条人命六十万,民国物价够直白。
看完我只想说:贪婪这玩意儿,从古至今都明码标价。
最意外的是宋萍。
前期以为她就是背景板,端茶倒水的小妹,结果镜头一晃,十年后她成了迟春堂上海分号掌柜,穿西装、剪短发,站在柜台里给女工发工钱。
我特意去翻《上海医药志》,1936年确实有“女店员”记录,第一家就是中药行。
编剧把真名隐了,只留一个“萍”字,反而像给所有普通姑娘留了个口信:别急着认命,时代拐弯的时候,先上车的人先吃香。
剧终那幕,褚韶华站在江边,身后是“迟春堂”新招牌,镜头拉远,字幕打出“番外《迟春纪事》已启动”。
我第一反应不是催更,是松口气——原来她的故事还没完,真人周志俊后来把药卖到南洋,抗战时整船整船送药材去前线,活到八十多。
如果番外按这个节奏拍,褚韶华后面还得打更大的怪,想想就带劲。
说到底,这剧能炸,不靠狗血,靠“真”。
真药材、真案子、真跳楼、真掌柜。
四个女人,四条路,有人血溅街头,有人穿貂被毙,有人剪发当掌柜,有人把药方写成护身符。
民国不是滤镜,是刀口,她们只是选了不同的姿势接刀。
所以下次再有人说“大女主悬浮”,直接把褚韶华甩他脸上:
人家拿三年中药味换一场3.1%的翻盘,现实里真有人这么活过。
历史从不缺爽点,缺的是我们肯不肯承认——女人想赢,从来可以靠真本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