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20:34

大连万达陷限高风波:巨头债务问题离普通人有多近

9月28日,极目新闻记者查天眼查发现,大连万达及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该案此前已强制执行1.86亿元。这则消息让不少人咋舌,巨头的债务问题似乎突然变得具体起来。
观点一:企业信用牵连的不仅是老板,还有上下游普通人。就像小区门口开五金店的张哥,去年给本地一家房企供材料,房企被限高后货款拖了大半年,张哥连进货钱都差点凑不上,菜价涨了都不敢多买肉。万达这事儿虽大,但本质和张哥遇到的一样,信用链断了谁都受影响。

观点二:“限高”不是噱头,是信用体系的实在约束。楼下水果店李姐的老公,前几年帮朋友公司挂名法人,公司欠债被限高,他连出差坐高铁一等座都不行,谈生意多跑了不少冤枉路。王健林被限高也一样,不管是谁,信用上有污点都会受制约。
建议一:普通人跟企业打交道要留个心眼。比如给公司供货、做兼职,别光听口头承诺,最好签个简单协议,注明付款时间和违约责任。就像买菜要问清价格,跟企业办事也得把“规矩”摆明面上,免得对方出问题自己吃亏。


建议二:多关注企业信用状态,查信息没那么难。现在手机上好多APP都能查企业状态,就像查快递进度一样方便。比如要跟哪家公司合作前,花两分钟查查有没有被执行、限高记录,能少踩不少坑,这比事后维权省事儿多了。
建议三:别随便帮人挂名公司职位。身边总有人找朋友挂名法人、股东,说只是走个形式。但就像帮人代扣分会有风险,挂名职位可能要承担责任,万一公司出问题被限高,自己的生活工作都会受影响,这种忙可不能随便帮。
企业不管多大,信用都是顶要紧的事儿,这既关系到老板,也连着咱们普通人的生计。万达的案例就是提醒,信用这根弦啥时候都不能松。

生活里跟企业打交道多留心眼,查信用、签协议,别因小失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万达陷限高风波:巨头债务问题离普通人有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