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7-26 08:23

军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军字组词大全)

本文军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军字组词大全)内容都在下面,请亲们详细阅读,祝您开心!


军在开头
军规
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治军的法规律令的统称;军纪
军实
1.器械和粮饷。 2.战果。 3.兵戎之事。
军钱
的钱财。
军容
指和军人的外表、纪律、威仪等:整饬军容ㄧ军容严整。
军鼓
战鼓。
军门
1.军营的门。 2.明代有称总督﹑巡抚为军门者,清代则为提督或总兵加提督衔者的尊称。 3.星名。 军营的门张良至军门。——《史记.项羽本纪》拥盾入军门。
军事
与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军事工作ㄧ军事行动ㄧ军事基地ㄧ军事科学。
军法
中的刑法:违反军纪者将按军法处置。
军府
1.军中府库。亦用以囚禁俘虏。 2.将帅的府署。
军力
兵力。
军纪
的纪律:军纪严明。
军犬
用的警犭。 在战场上使用的受过训练的狗
军精
指军城上的云气。
军年
指充军年限。
军籍
原指登记军人姓名等的簿册,转指军人的身分。 原指登记军人姓名等的簿册,现指公民入伍后取得的军人身分
军工
①军事工业。②军事工程。
军礼
军人的礼节:行军礼。
军民
和:军民鱼水情ㄧ军民共建文明街。
军事演习
依照设想的作战行动进行的演练。是部队在掌握军事理论,完成技术、战术基础训练以后,所进行的近似于实战的综合性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
军革
犹兵甲。
军流
充军流放。
军家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军风纪
的作风﹑纪律以及军容等。
军捷
军事上的胜利消息。
军乐队
用于中的铜管乐队。
军阀
①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军阀。②泛指控制的军人。 旧时拥有、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军符
兵符。古时调遣的符节凭证。
军库
储藏器械的府库。
军劳
军功,战功。
军哄
内讧。
军功
战功;武功:军功章。 军事上的功绩
军烽
军事的烽火。

和的总称:库。 用的一切和的总称
军气
的士气。
军婚
指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姻。 现役军人婚姻的简称即夫妻一方为我国现役军人的婚姻。军婚受我国法律保护
军棍
1.旧时中的刑具。 2.旧时童子以操演与维持秩序的木棍。 战士用的棍棒;尤指美洲印第安人作为使用的一种棍棒
军士
高于兵,低于尉官的军人。
军妻
指流放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人的妻子。
军权
兵权。 统率的权力;兵权
军铺
古驿站之一种。
军赏
军中的赏赐。
军幕
行军宿营的帐幕。
军监
军中司监督之职者。
军尼
倭国官名。
军国
1.统军治国。 2.军人控制的国家。
军律
军纪。
军棋
棋类游艺的一种。有陆军棋和陆海空军棋,棋子按照军职和军械定名。两人对下,另一人作裁判 。双方按照规则走棋,最后以夺得对方军旗者为胜。
军事磨擦
双方因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军食
粮秣。

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设有领导机构,统一领导该区域内的作战、训练、、后勤,以及卫戍、兵役、民兵等工作。 亦称“大”。根据战略需要划分的军事区域及与其相应的一级组织
军候
1.古代军官名。 2.唐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3.指军情。
军角
军中号角。
军情
军事情况:刺探军情。
军官
被授予尉官以上军衔的军人的统称。也指中排长以上的干部。
军机
①军事机宜:贻误军机。②军事机密:泄漏军机。
军工厂
制造装备的工厂。
军警
1.军事警报。 2.士兵与。
军谋
军事的谋略。
军阶
军衔的等级。 军衔的等级
军市
1.军中的市场。 2.星名。
军目
指旧中下级官佐。
军事基地
为军事上的进攻或防守而驻扎并储备和军事物资的地区。
军防
军事防务。
军龄
军人在中已服役的年数。 军人在中已服务的年数
军师
①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②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狗头军师ㄧ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军师。
军界
在中服役的军官们。 在中服役的军官们
军井
军中士众用的井。
军舰
有装备能执行作战任务的舰艇的统称,主要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鱼雷艇等。也叫兵舰。 国家所有用于战争目的的船舶;尤指为战斗而武装起来的船舶
军容头
幞头之一种。
军事体育
有关军事知识和技能的体育运动,如跳伞运动、模型运动、摩托车运动等。
军管
军事管制的简称。 军事管制
军管会
见“军事管制委员会”。

军营中的。
军粮
供应部队食用的粮食。 食物
军列
军职。
军费
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 国家用于军事方面的经费。包括用于军事建设和战争的经费
军事训练
军事理论教育、作战技能教练等活动的总称。包括部队训练、军事院校训练和预备役训练。在现代,强调通过训练提高的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生存能力。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军歌
1.军中唱的激励士气的歌。 2.由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军的歌曲。
军机处
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1729年设军机房,后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由若干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组成。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承皇帝旨意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各地方长官发布指示。
军吏
泛指军中的将帅官佐。 军官,主要指下层小官东向而朝军吏。——汉. 刘向《列女传》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军乐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中常用而得名:军乐队。 俗称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为中常用而得名
军国主义
某些国家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军事,强迫接受军事训练,向灌输侵略思想,使、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政策。 实行军事,强迫接受军事训练,向灌输侵略思想,使、经济、文化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政策。如日本军国主义
军号
的一种喇叭,用来传达简短号令、发布警报等。 中用来吹奏各种信号的铜号
军器
的器具。如鼓铎﹑等。 旧指器械
军命
1.的命脉。 2.的使命;的命令。 军事的使命;的命令军命在身,不便久留
军社
军中所祭的社主。
军马
①的马:军马场。②〈书〉兵马,泛指:各路军马。
军港
舰船专用的港口。通常有各种防御设施。 专供停泊军舰的港湾
军拿
战事连续不断。
军人
有军籍的人;服兵役的人。 中的官兵
军身
1.指服兵役的人。 2.应服的兵役。
军分区
在省范围内划分的军事区域。有的国家也指在该级军事区域所设立的一级组织。中国的军分区按地区、省辖市、自治州、自治盟设置,隶属于省,同时是所在地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有的还担负边防守备任务。
军嫂
对军子的尊称。
军事法庭
系统中的专门法庭,或由军事机关临时组织的审判机构。
军垦
部队开荒搞生产:军垦农场。
军汉
军人;兵卒。
军旅
〈书〉,也指军事:军旅生涯。
军健
兵卒。
军事
国际法名词。一国或数国以(主要为海军)割断某一国的对外联系的措施。分战时和平时。
军副
军中副将。
军赐
军中的赏赐。
军团
我国红军时期相当于集团军的编制单位。某些国家的军团相当于我国的军。
军屯
1.指驻屯的。 2.谓利用驻屯就地耕种土地。
军城
唐代设兵戍守的城镇。
军檄
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军导
的前导。
军班
犹行伍。
军储
指粮秣等军需物资。

军事上使用的:物资 ㄧ地图 ㄧ飞机。
军标
清绿营兵编制的一种名称。
军心
的战斗意志:振奋军心ㄧ动摇军心。
军帑
的库藏。
军势
的力量。亦指军事势力。
军荫
因父祖军功而叙用。
军状
见“军令状”。
军帖
军中的文告。 古代指军事文告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的简称。 的简称
军部
1.指军官。 2.指军一级的指挥机关。
军陈
指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军丁
兵卒;士兵。
军政
①军事和。②军事上的行政工作。③指和。 和
军援
军事援助。 军事援助
军行
行军。
军罪
指充军。
军持
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
军邮
系统里的邮政。 系统里的邮政
军统
1.军事方面的统率者。 2.清末新军军一级最称。 3.国民*调查*的省称。*的特务组织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为复兴社核心组织力行社的特务处。1946年6月,军统局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保密局。 全称国民*调查*,是*特务组织之一
军阵
1.军事或战争。 2.军营。 3.的阵法或军伍的行列。
军报
军事情报;军事消息。
军训
军事训练。 对非正式军人所进行的军事训练
军首
的前锋。
军兵
兵卒。
军需
①所需要的一切物资和器材。特指给养、被服等。②旧时中指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军资
指物资。 所需的物资和器材;军需
军营
兵营。 兵营,即留驻的住所
军备
军事编制和军事装备:裁减军备ㄧ扩充军备。
军贼
指军中败类。
军书
1.军事文书。 2.有关军事﹑兵法的书。 军中的公文军书十二卷。——《乐府诗集.木兰诗》
军仪
1.的礼仪。 2.军事仪仗。
军主
一军的主将。
军中候
古时的一种军职名。
军簿
军中的文书簿册。

为目的服务的武装组织。
军谘
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中的参议﹑参谋。
军所
驻地。
军牙
军前大旗。
军众
士卒。
军兴
1.谓征集财物以供。 2.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3.军事行动的开始。
军冲
军事要冲。
军筹
谓筹划军事。
军牍
军中文书公牍。
军达
蔬菜名。
军牒
军中的文书。
军差
军中的解差。
军头
1.军官名。掌宿卫。唐置,宋沿之。 2.方言。犹。
军威
的威严或声势。 的声威军威大振
军尉
春秋时晋国设置的军官名。

军事时期由军人建立和领导的。
军座
对军长的尊称。
军械
各种、火炮、及其备件、附件等的统称。 包括、、战车和其他必需的维修工具设备在内的各种器材
军额
编制的名额。
军饷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克扣军饷
军勋
犹战功。
军糈
军中粮饷。
军便服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军服演变而成的一种便服。立翻领(似中山装领型),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带袋盖的挖袋。特点是袋盖表面不露钮洞,在里面装钮攀,外观端庄、大方,且富有生气。多用卡其类或粗毛呢制作。
军衔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尉官等。 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一般分为元帅(大主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或一等兵,二等兵)
军种
的基本类别。一般分为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一军种由几个兵种组成。
军属
现役军人的家属。 现役军人的直系血亲、配偶和依靠现役军人生活的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人自幼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军州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
军都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机动车辆。 车辆
军职
中的职务。 在中的职位
军武
军事武备。
军衣
军服。 军人穿的衣服
军要
军中要务。
军佐
辅佐治理军务的官吏。
军产
充军流放者留下的产业。
军务
的事务;军事任务:军务繁忙 ㄧ督理军务。
军镇
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军田
官给军营耕牧的田地。
军条
军中的条规。

旧时军人用的长刀。 旧时军人用的长刀
军灶
的锅灶。
军资库
物资的贮藏处。
军装
军服。 的使士兵穿黄卡叽军装
军中烈士
也指有志建功立业的人士。
军事家
军事家,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按此定义可以将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军事机密
军事部署
在军事行动中对武装力量的配置、使用的区分及时间安排等。
军事
军事是指国家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用军事手段等非正常途径实现权力转移的行为。
军事计划
国家有关军事的各种计划的统称。
军事援助
国家或集团之间根据受援方的要求而提供的军事上的支援活动。
军事物流
Military Logistics,指用于满足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房产
中国*部队所有的房产。
输送
利用输送工具运送部队的行动。
军方
军方不止是一个组织的名称,还是一个魔法的名称。军方是黑守·菲利叶·优一根据预言的术式构成而创造的类似预言的魔法,原始构造为一个只有数张榻榻米大小由魔法构成的房间,通过不断地加入人类使得“军方”这个魔法逐渐复杂化,以至复杂到足以改写“预言”的程度。
军
军中良马。
军票
指由军事机构发行并主要流通于中的小面额,通常是在国家发生或参与战争时发行的,有时军票的发行也是占领来掠夺其占领区的财富的一种手段。
军柴
军人的别称,通常指身穿军装而且体格魁梧脾气暴躁的男性。
军演
军事演习:海陆空联合~。
军地
和地方:~两用人才。
军竈
的锅灶。《三略·上略》:“军灶未炊,将不言饥。”
军灋
见“军法”。
军购
购买:~合同。
军售
:对外~。

物品(区别于“民品”)。


不同。
军大衣
士兵的保暖服装。
军产房
产权性质的房子。一般指由部队提供用地,开发商出资建造的房子。
军团病
传染病,病原体是军团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在封闭式的现公环境中容易感染。症状类似肺炎,表现为头晕,烦躁,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等。这种病因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时暴发流行,所以叫军团病。
军爵律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共两百零一枚简、律文一百零八条,为秦代商鞅所制定,商鞅变法时所做律令。
军榷法
宋代早期派遣士兵、民夫运输食盐的制度。在“折中法”还没有普遍推行的时候,“三京、二十八州军,官自辇盐,百姓困于转输。
军司空
官名,指军司空令。
军在结尾
粽熬将军
对鳝鱼的戏谑称呼。
主力军
1.担任作战主力的部队。 2.比喻起主要作用的力量。
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的嫡系部队。由*的亲信所控制,在编制、装备、军饷待遇等方面均优于被称为“杂牌军”的其他派系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大部被*歼灭,少部撤退至。
踵军
后续部队。
制军
1.编制。 2.明清时总督的别称。又称“制台”。
止军
让停止前进。
中军将军
武官名。晋代始置,南北朝仍有此官号。
正规军
国家(或集团)按照统一的体制编制、装备、制度和纪律、服装和标志等原则实施组织、管理、教育、训练、补充和供给的。 国家正式编制的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如陆军、海军或空军)
镇军
1.古代将军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 2.清代总兵的俗称。
中军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2.称主将或指挥部。 3.中军将军的省称。 4.京师的。 5.中军官的省称。 6.清代总督﹑巡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的统领官,称为中军。
支军
主力部队以外的别部。
张吾军
谓壮大自己的声势。语出《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正军
1.指壮丁。元初征兵制分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出丁应役,其丁谓正军;贴军户则出钱以补贴正军户。 2.在役兵士;正规军。
志愿军
由志愿人员组成的武装部队。与战争无直接关系的第三国公民,为帮助交战一方,以自愿的名义参加战争或武装冲突。如1950年中国为帮助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组成的中国志愿军。志愿军军人享受战争法规规定的权利。
赵四将军
指三国时蜀汉名将赵云。《三国演义》中蜀主刘备﹑大将关羽﹑张飞同赵云的关系特别亲密,把他视如兄弟,故后人将赵云列在刘﹑关﹑张三人之后,称作“赵四将军”。
援军
1.救兵;增援的。 2.指借以摆脱困境的人或事。 救兵;增援的部队
云麾将军
古代将军的名号﹐始置于南朝梁﹐陈隋沿设。唐宋定为武散阶。
招军
1.招募兵士。 2.管乐器。即号子。铜制,分两节,发音极为洪亮。旧时中用作召集。开拔等信号。民间鼓吹乐中亦常用。
游击军
无固定驻地的。
右军
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硬军
古代女真军阵中持戈的前锋。
营军
构筑营垒;驻扎。
拥军
地方拥护。
异军
1.另一支。 2.比喻另外兴起的力量或派别。
义军
1.义师。 2.古代统治阶级或民间临时组合起来的部队。
银刀军
唐王智兴所建衙兵名。
养军
供养﹑训练。
牙军
即牙兵。
盐军
巡逻稽查私盐的。宋时以无室家壮丁充盐军。元初,江浙等省又募盐徒为盐军。参阅《续文献通考.兵一》。
验军
指查验应征士兵的素质。
亚军
比赛时评出的第二名。多用于游艺﹑体育竞赛。 体育、游艺项目的竞赛中或其他竞赛活动中评比出来的第二名
巡军
巡查﹑捕盗的士卒。
悬军
深入敌方的孤军。
徇军
在军中示众。
新四军
战争时期,*领导的。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皖中、苏南、豫东、苏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多块根据地。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后重建新四军,陈毅为代理军长,*为政委,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4年后,新四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大,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军
雄兵。
小李将军
1.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昭道。 2.指李升。
鸦军
即鸦儿军。
厢军
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仁宗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湘军
清末曾国藩编练的封建武装。为太平天国,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官兵之间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作战,到处焚掠,先后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
行军
1.古代泛指用兵。 2.转移。 3.行营,指军营。 4.谓扩充军备。 5.见“行军司马”。 徒步或乘车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古代泛指用兵行兵之道。——汉. 贾谊《过秦论》
五军
1.古代军制。春秋时晋的上军﹑中军﹑下军﹑新上军﹑新下军。 2.古代军制。汉代前﹑后﹑中﹑左﹑右五营之称。 3.古代军制。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成祖时,京卫之步骑军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谓之五军。见《明史.兵志一》。 4.泛称朝廷的。
无上将军
汉代战将的最高称号。
五威将军
即五威将帅。
下军
古代军事编制称谓。大国分上﹑中﹑下三军。次国分上﹑下二军。
问军
充军。古代刑罚之一。
瘟将军
瘟神。
戏弄参军
即弄参军。
屯军
1.驻军。 2.屯垦的军士。
顽军
战争时期称*顽固派的。
土军
犹土兵。宋时对本地之称。
武军
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 2.;。
亡军
谓士兵脱离队伍逃跑。
同盟军
原指结成同盟的,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
铁册军
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
厅子军
厅子都。
随军
1. 跟随。如:随军记者。2.军人家属将户口等关系转到,并跟随部队生活和行动。
探马赤军
元初成吉思汗攻金时以蒙古所属色目诸部族组成的。

六朝时对官军的称谓。
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爱护。
肃军
整饬军纪。
投军
旧时谓投奔去当兵。 旧时指投奔去当兵
水犀军
1.披水犀甲的。 2.多借指水上劲旅。
手号军
宋时一种屯守河道的。因在军人手上雕青为号,故名。
十九路军
*。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延锴。1930年冬和1931年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2年“一.二八事变”在上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随后,被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内战没有出路,于1933年11月联合*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与红军订立反蒋协定。不久,在*进攻下失败。
石将军
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雕武士。
收军
行军作战时负责殿后的部队。
神武军
唐至德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
哨军
侦察巡逻的士卒。
神策军
1.亦称“神策”。 2.唐禁军名之一。天宝中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时令军史成如璆建神策军于临洮西。安禄山乱起,临洮陷,如璆令其将卫伯玉领兵屯陕州,复号神策军。代宗﹑德宗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唐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3.用以美称官兵。
三军
①春秋时期大国对的合称。有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中军为统帅。②《商君书.兵守》所称三军,即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③《六韬.犬韬.战车》所称三军,即车、步、骑三个兵种。④陆、海、空三军的合称。⑤的通称。
三将军
指三军的主帅。
石手军
善以手投石击敌的队伍。
按军 [àn jūn]
犹按兵。

指资产阶级反。在我国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特指以*为主的武装力量。
拔军
回军,退兵。
八国联军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借口清“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鏖军 [áo jūn]
激烈战斗。
八路军
战争时期,*领导的。1937年8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而成。任总司令,*任副总司令。主力在华北前线广泛开展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多块根据地,取得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等胜利,并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44年后八路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大,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拔山军
南唐时对客户按三丁抽一组成的。山,“三”的谐音。
白地将军
喻指不善于用兵的将领。三国魏夏侯渊的绰号。
白额将军
虎的别名。
败军
1.战败的或士兵。 2.战败;打败仗。
鲍参军
即“鲍照”。
北伐军
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军。
北洋海军
清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舰,修筑旅顺和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裁军
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 裁减和军事装备
别军
犹偏师。主力军以外的部队。
边防军
驻守在边境地区的。 驻守在边境地区的
步军
步兵。
常备军
国家(或集团)在平时所基本保持的现役的正规。其规模通常根据国际形势、国内战略方针和经济基础等基本因素确定。是战时作战和扩编的基础。 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
赤卫军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撤军
撤回。 撤消军事行动;部队撤离军事区无条件撤军
城防军
守卫城市的。
出军
1.出兵。 2.犹充军。
驰军
犹驰兵。
川军
即大黄,是猛烈的泻药。旧称“将军”,四川省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从军
投身军旅;参军:从军行|木兰从军。
大李将军
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
殿军
①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②体育、游艺竞赛中的最末一名,也指竞赛后入选的最末一名。
独户军
元代每户征兵一人所编成的。
敌军
敌人的全部兵力。如:敌军全部被歼。
调睡参军
酸枣仁的别名。
都军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别称。 2.宋时禁军的别称。 3.指兵马都监。
非正规军
不是正规的部队。 不是正规的部队
督军
初年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中国古时地方军政长官。汉代曾设督军御史,三国时尚有,为监军之官。北洋军阀时期将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督改长督军(如省督军)。初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独辕弩军
宋代军种名。
伏军
埋伏的。
恩军 [ēn jūn]
明代称充军戍边的罪人。
防军
即防汛兵。
方面军
1.战时 由若干个集团军或军组成的一级组织。 一般隶属统帅部,是诸军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
匪军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 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
覆军
覆灭全军。
父子军
唐初禁军的一种。以父兄告老﹐子弟相代为特征﹐故名。

书名。清末邹容著。1903年在上海出版。全书二万余字。作者以通俗的文字,宣传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刊行后,销数逾百万册,在当时影响很大。
滚牌军
执盾牌作战的步兵。
勾子军
解放前山西一带群众对蒋阎十九军的一种詈称。
关东军
指战争胜利前,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强占中国原被帝俄“租借”的“关东州”(指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一线以南地区),并派驻。1919年在旅顺设关东军司令部。1945年8月被苏军和中国武装力量消灭。
孤军
孤立无援的:孤军作战丨孤军深入。 单独的没有援兵的孤军深入孤军奋战
官军
旧称的。 旧时国家的正式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冠军
古代指列于诸军的首位。今指比赛的第一名。 泛指第一名的称号拳击冠军
黑矟将军
据《魏书.于栗磾传》载:北魏于栗磾为河内镇将,刘裕伐姚泓欲假道河内,致书栗磾﹐题称“黑矟公麾下”。以栗磾好持黑矟以自标。栗磾以书奏上魏太宗,即授其为“黑矟将军”。后即以“黑矟将军”作大将的代称。
火头军
近代小说戏曲中称中的炊事员(现代用做戏谑的话)。 中做饭的火夫(现代用做戏谑的话)
国防军
保卫国家的正规军。
黄头军
以黄帕包头的。

1.国家的。 2.*自称其为“”。
红袄军
金末山东﹑河北地区农民起义军。因战士身穿红袄,故称。起义军领袖有杨安儿﹑李全等。
合军
1.集结。 2.结合或联合两支以上。
麾军
指挥。
汉军
1.汉王刘邦的。 2.汉朝的。 3.元代编成的。 4.清旗籍的一种。凡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黑旗军
①宋景诗领导的农民武装。1861年宋景诗参加白莲教起义,所部属坎卦,旗为黑色,故称。②刘永福领导的武装。1864年刘永福率部加入天地会,在广西祭旗起义,以七星黑旗为军旗。后正式创立“中和团黑旗军”。
后军
后续部队。
红头军
指红巾裹头的农民起义军。
棘门军
《汉书.周亚夫传》载:汉文帝时,匈奴入侵。以刘礼屯兵霸上,徐厉屯兵棘门,周亚夫屯兵细柳,以备胡。文帝亲自劳军,到霸上﹑棘门军,皆直驰而入;到细柳军,周亚夫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文帝感慨地称赞周亚夫:“此真将军矣!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
后备军
①预备役军人的总称。②指某些职业队伍的补充力量:产业后备军。
花帽军
金完颜仲元的名。
还军
1.回师。 2.谓因故离队的军人重新返回。
缓军
延缓进军。
骄军
骄纵不听指挥的。
皇军
战前日本国的。因统帅是﹐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霍将军
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急行军
部队执行紧急任务时进行的快速行军。 快速行军
建军
1.创立。 2.建设。
近卫军
古代一些国家帝王的卫队。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社会,封建时代英﹑法﹑俄等国都建有近卫军。后亦为某些国家精锐部队的名称。前苏联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中,曾以近卫军作为授予战功卓著部队的荣誉称号。
将军
1.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汉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军衔称号。详“将官”。 3.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匠军
在军籍的匠人。
教军
太平天国时期贵州的农民起义军为白莲教所领导,故名“教军”。参见“号军”。
*
为解放而组织起来的,特指中国*。
解军
撤兵。
金华将军
传说中的蛙类动物。三足。
救世军
*(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1865年由牧师布斯创立于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形式进行编制,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欧美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酒军
1.谓朋友角饮,如两军对垒。 2.指酒。
乣军
辽金以北方边地部族组成的。乣军之名始见于辽。金之乣军散居于东北﹑西北﹑西南三路。蒙古兴起后,金西南路与西北路诸乣相继投附或被征服。东北路乣军则在窝阔台时归属,成为元代辽东之乣军。参阅王国维《之主因亦儿坚考》﹑陈述《乣军考释初稿》﹑蔡美彪《乣与乣军之演变》。
进军
出发向目的地前进:红军渡过乌江,向川滇边境进军ㄧ进军的号角响了◇向科学进军。
掘子军
挖地道的士兵。
客军
从外地调来的。 旧时称由外省调来的
空军
在空中作战的,通常由各种兵部队和空军地面部队组成。
瞭望军
明代科举考试时所设的监场人员。
拦子军
辽代职司侦察的先遣部队。
刘参军
晋刘伶曾仕建威参军,因称刘参军。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练军
清代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楼舡军
南宋名目之一。
骡军
骑骡的士卒。
六将军
谓春秋时晋国之范﹑中行﹑智伯﹑韩﹑魏﹑赵六卿。
楼船军
南宋名目之一。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临军
1.谓将出作战。 2.犹治军。
马军
1.骑兵。 2.统率骑兵的将领。
龙骧将军
亦称“龙驤赤”。指 南朝 齐高帝 萧道成 所乘赤色骏马。
龙猛军
宋时指募群盗不可制者充任的部队。
龙武军
唐代禁军名。五代梁称“龙武兵”。
*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武装。初称“*党”、“*子”,“*”为淮北方言,即“群”、“股”的意思。1852年张乐行在安徽亳州领导起义,1855年各路*军在雉河集(今属安徽涡阳)会盟,推张为盟主,队伍达十万人,成为北方抗清主力。1857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多次击败清军。1866年*军在河南许州分东西两部,分别作战。1868年先后战败。
毛葫芦军
元顺帝时召募的一种地方地主武装。其作用略同于团练。明代沿其制﹐尝用以抵抗倭寇和农民起义军。
蛮军
蛮族。
盟军
1.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 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盟国的
内将军
唐中宗皇后韦氏所立女官称号。
叛军
进行武装叛变的。 进行武装叛变的
南军
1.西汉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未央宫,由卫尉统领。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内的南面,故称。 2.南方的。 3.特指南朝的。 4.指中之南路军。
南北军
汉代的南军与北军的合称。
娘子军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皮室军
辽国君主建立的心腹部队。创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于辽太宗耶律德光。皮室﹐契丹语“金刚”之意。
配军
发配充军的士卒: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
仆从军
指听从别人指挥,为别人卖命效劳的。 指听从别人指挥,为别人卖命效劳的
亲军
犹亲兵。
旗军
1.明朝四卫营的官军。 2.专司漕运的。
骑军
骑兵部队。
遣军
派遣,发兵。
前锋军
先头部队。
前将军
古代军衔﹐始于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沿置。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
前军
先头部队。
潜军
1.偷袭敌军。 2.秘密出兵。
侨军
南北朝时以侨居江南的北方人编成的。
签军
1.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
轻军
1.人数不多﹑轻装疾行的部队。 2.谓轻忽军法。
全军
1.谓不战而以计谋使敌军全部降伏。 2.保全的实力。 3.整个。
卿子冠军
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
全能冠军
田径﹑体操﹑武术等全能比赛第一名的称号。
黥军
黥卒。
十字军
1.通常指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罗马教皇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封建主、商人,以夺回土耳其*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为号召而组织的侵略军。 2.从事运动者。
了望军
明 代科举考试时所设的监场人员。吴晗 《灯下集·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考的时候,东西两面站着四个瞭望军,是监场的,谁也不敢抬头四面看。”
武义将军
元明两代从五品官员。
八搨将军
唐 裴聿 的外号。
厢禁军
负责京都警卫的称禁军,负责诸州地方警卫的称厢军。
重创敌军
重创指使受重大伤亡,敌军指的就是敌人的,那么重创敌军就是指使敌人的受重大伤亡。
五利将军
五利将军 wǔ lì jiāng jūn 官名。
辽阳军

无冕冠军
“无冕冠军”或“无冕之王”,也就是说从未得到过冠军,但是实力超强被公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王者,历史上因为某些原因总是无法在重赛上得到冠军。
李励军
李励军——曾少宗饰你们我们他们之不舍不得 李励军跟阿君。
閲军
阅兵。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文昌阁鹳》:“偶中丞閲军,将士皆集辕门,此军方负墙立,鸛忽飞翔其上。”沙汀《闯关》七:“山杉 正在 保定 阅军。”
黑军
美国著名的黑水保安公司雇佣的士兵,这些士兵属于雇佣军,简称“黑军”。
多军
多军即多头,与空军相对,空军即空头,多军,看涨买进;空军,看跌卖出。
清军
清朝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
命军
唐 大中 时 南诏 部队名。
糺军
辽 金 以边地部落组成的。 糺,或作“乣”。
浄军
由太监组成的。
党政军
党政军,男,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 党政军是指党派、和的统称。
常行军
部队按正常的每日行程和时速进行的行军。
张艳军
2002年至2007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取得音乐教育学、音乐学、德国语言文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核裁军
拥有核的国家裁减核军事人员和装备。
安立军 [ān lì jūn]
安立军他的风范代表了整个捷康团队的精神面貌,和他的交流,可以这样来形容:专业功底深厚、战略思维清晰、责任感强烈。他领导的企业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却丝毫掩盖不住它的才气和能量。
牛犊军
因一篇发自天涯的帖子“犊,就是我们的范儿”而引起的一个群体称呼,号召年轻人团结奋斗、不宅不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议重树国民精神,是对追求真理、勇于拼搏的年轻人的称呼。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宋 岳飞《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统制 董先、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金 人攻 蔡州,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踏白”。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
贺楚军
帅哥专用的名字。
冠军将军
以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等五武将军,取代冠军将军名号,为24班中第15班。
号令三军
表示命令三军,通令三军的意思。
破虏将军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败亡。更始帝刘玄建都洛阳,其到达洛阳后,以刘秀(即后汉光武帝)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
镇远将军
正六命军职。
瓦解敌军
中国*工作三大原则之一。
蝉联冠军
连续不断获得冠军。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
屯驻大军
南宋的正规军。
直阁将军
二隋朝仍为侍卫武官。
犒劳三军
多指战争取得大捷而对军士进行的一种奖励,奖赏行为。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
四平将军
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皆为重号将军。
代父从军
代替父亲去参军。
骁骑将军
古代武官名。
骠骑将军
汉代官职。
军在中间
中军帐
元帅的营帐。
中军官
明代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
正军户
蒙古灭金后,规定北方贫家合二﹑三户出壮丁一名服军役,出壮丁户称为正军户。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直隶(今河北)籍军阀冯国璋、曹锟及吴佩孚为首领。先后在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获胜,在英美支持下控制北洋。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1927年吴佩孚、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直系逐步瓦解。
拥军优抗
地方拥护﹐优待军人家属。
行军灶
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
行军司马
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行军床
也称帆布床。用木架或金属架绷着帆布(或其他材料)做成,可折叠,多供行军或野外工作时用。
小军鼓
见“小鼓”。
小军旅
谓不须王亲行而遣卿大夫率领的征伐。
退伍军人
原为部队成员,根据其服役年限、服役种类、荣誉退役还是解除现役职务,或残废等级,按照法令规定有资格享受退伍军人法所规定的利益或特权。
贴军户
元明兵制。元初,发民为兵,令贫富相兼应役,有正军户和贴军户,正军户合二三而出一人,贴军户贴出钱以津贴正军户。明时,贴军户则成为候补军户,正军死,贴户丁补。

按国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的军事区域。有的国家也指在该级军事区域所设立的一级组织。中国的省按省、自治区设置,隶属于,同时是省、自治区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和省、自治区首府的警备。有的还担负边防、海防守备任务。
北洋军阀
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力量,国家,连年进行内战。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军消灭。1928年
参军戏
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因一任参军的官员,命一艺人扮成参军,另一艺人从旁戏弄,由此成为表演形式。被戏弄的称“参军”,戏弄他的称“苍鹘”,两个脚色作滑稽对话和表演。晚唐时,发展为多人演出,并有女脚出场。宋代也称“杂剧”。
赤军子
南唐时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定军山
山名。在今陕西省沔县西南。两峰对峙,山上有平坂。东汉末年刘备部将黄忠大败曹操军于此。山下有诸葛亮陵墓及庙宇。
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籍军阀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张学良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冠军赛
锦标赛。
海军衫
采用海军水兵服上的水兵领,并在前领端配有领巾或领带的服装。颜色以蓝、白色调为主。领子和袖口上镶有白色或蓝色布条,胸垫可绣上徽章。款式自然、文雅、大方。面料选用棉麻、涤棉混纺等,春秋也可用精纺和薄呢面料。常用于童装和青少年服装。
海军衙门
全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清管理全国海军的机构。1885年设立,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奕劻、李鸿章为会办,实权由李鸿章掌握。1888年编成北洋海军,制定《北洋海军章程》,设置提督、总兵等职。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覆灭后,海军衙门被裁撤。
护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共八旗。营兵选八旗满洲﹑蒙古兵的精锐者充当。专司警跸宿卫﹑诸门的启闭和锁钥传筹等。雍正三年(1725年)﹐又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驻于该园周围。
将军树
1.《后汉书.冯异传》:“每所止舍,诸将并坐,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遂以“将军树”借指大树。北周庾信《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亦用为建立军功之典。 2.指吴越王钱镠事。镠,临安人,里中有大木,幼时与群儿戏于木下。及贵,归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之大木曰“衣锦将军”。见《新五代史.吴越世家》。宋苏轼有《临安三绝.将军树》诗,咏其事。
将军肚
指男子因发胖而形成的向前腆起的腹部(含戏谑意)。
将军府
将军的府第。官署名。袁世凯统治时期设置,直隶于大总统,置将军若干人,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后废。
将军箭
1.《隋书.史万岁传》:“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左领军将军。后因以“将军箭”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 2.将军的令箭,军中发布命令时用。喻说话算数。
将军令
1.将军的命令。 2.乐曲名。原为军中发令时所用鼓吹之曲,后仿其调制成乐曲。曲调雄壮豪迈。
将军柱
大堂前面两边的大柱子。亦泛指大的柱子。
将军炮
古代发石攻城之器。
将军佩
指汉李广利以佩刀刺山出泉事。《东观汉记.耿恭》:“李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泉飞出。”
荣誉军人
对残废军人的尊称。 对残疾军人的尊称
认军旗号
即认旗。
从军乐
形容从军之欢乐,出自三国·魏·王仲宣《从军诗五首》其一。
三大军阀
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此三个军阀派系是当时中国最具实力的三个,因此被并列三大军阀。
三命
全军都奋不顾身地执行命令。
两军对峙
意思是大战在即,两方敌对的人马已经蓄势待发,即将展开厮杀。
元朝军法
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中,有不少内容是有关和战争的规定。
陆军部
陆军部为官署名。
海军院校
海军各级各类学院和学校的统称。
近卫军团
基于《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的多人即时对战自定义地图DOTA中,象征正义的军团。
急军行
古代一种行军战略,要求士兵倍道而行,发起突袭性的攻击或者迅速赶回救援。
中军尉
春秋时晋国的设军尉。
行军竈
部队在战场或野外训练时临时搭建的小型炉灶。白朗《八烈士》:“架锅的架锅,拾柴的拾柴,一会的工夫,一个三根粗柳条筑起的行军灶便筑了起来。”
将军茶
古验方。
海军大校 [hǎi jūn dà


本文军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军字组词大全)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军组词有哪些(一年级下册军字组词大全)